[发明专利]小净距隧道浅埋段双侧壁导坑开挖的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85349.9 | 申请日: | 2019-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594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晏红;王迎军;易中平;李长白;徐宁;杨维;卢军;樊小宾;刘志华;贾骏涛;黄克双;李政;申鑫;屠宝春;李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七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E21D11/00;E21D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王莹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初期支护 临时支撑 开挖 核心土 上台阶 下台阶 双侧壁导坑 施工 小净距 浅埋 左线 隧道 建模仿真 施工准备 隧道施工 | ||
1.一种小净距隧道浅埋段双侧壁导坑开挖的施工方法,所述隧道包括左导坑、右导坑以及位于左导坑、右导坑之间的主洞,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建模仿真:对小净距隧道模型进行设计导入,配置隧道参数属性,按照双侧壁导坑开挖工法的特点,建立开挖截面的约束条件,生成开挖截面轮廓,根据隧道中心线生成出开挖面,再与工程设计结果模型进行布尔运算,获得开挖结果模型;根据这些分层模型生成拆分单元,在所述拆分单元中,左导坑包括左线上台阶和左线下台阶,右导坑包括右线上台阶和右线下台阶,主洞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核心土上台阶、核心土中上台阶、核心土中下台阶和核心土下台阶;
(2)施工准备:准确勘探所挖岩体的岩性和结构特征,确认隧道开挖方向和开挖面;并根据所述拆分单元中获知的每个台阶的开挖大小完成超前支护;
(3)隧道施工:开挖所述左线上台阶,进行临时支撑及初期支护;开挖所述左线下台阶,进行临时支撑及初期支护;开挖所述核心土上台阶,进行临时支撑及初期支护;开挖所述右线上台阶,进行临时支撑及初期支护;开挖所述核心土中上台阶,进行临时支撑及初期支护;开挖所述核心土中下台阶,进行临时支撑及初期支护;开挖所述右线下台阶,进行临时支撑及初期支护;开挖所述核心土下台阶,进行临时支撑及初期支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净距隧道浅埋段双侧壁导坑开挖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开挖时,相邻两台阶之间的距离为1m~4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净距隧道浅埋段双侧壁导坑开挖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开挖所述左线上台阶和所述右线上台阶时的临时支撑包括对上台阶进行初喷、封闭掌子面、架设格栅钢架、打设锁脚锚管和挂网喷混凝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净距隧道浅埋段双侧壁导坑开挖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开挖所述左线下台阶和所述右线下台阶时的临时支撑包括初喷、架设格栅钢架和挂网喷混凝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净距隧道浅埋段双侧壁导坑开挖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期支护包括:在拱顶和左、右导坑外侧设置初支锚杆和初支钢架,所述初支锚杆呈梅花型布置,所述初支钢架沿拱顶环向布置,所述初支钢架内外侧交替布置永久纵向连接筋,所述初支钢架外表面挂设永久钢筋网,并喷射260mm~300mm厚的早强混凝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净距隧道浅埋段双侧壁导坑开挖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隧道施工步骤中还包括监控量测的步骤,通过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围岩应变、应力以及位移监测,并分析相关数据判定围岩结构物所处的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小净距隧道浅埋段双侧壁导坑开挖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隧道施工步骤中还包括拆除临时支撑的步骤,根据所述监控量测信息,判定初期支护稳定后,再局部拆除临时支撑,敷设防水层,绑扎钢筋,浇筑拱部边墙及拱部混凝土,形成封闭二衬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小净距隧道浅埋段双侧壁导坑开挖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每次拆除临时支撑的长度控制为8m-16m。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小净距隧道浅埋段双侧壁导坑开挖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土上台阶与所述左线上台阶及所述右线上台阶之间的横向开挖间隔距离为3m~5m。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小净距隧道浅埋段双侧壁导坑开挖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安装所述临时支撑之前,先在左、右导坑内侧表面喷射30mm~40mm厚的混凝土保护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七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七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8534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