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截面处隧道结构全寿命监测预警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85830.8 | 申请日: | 2019-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070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段军;金飞;张家颖;李科;刘波;郭鸿雁;邱挎琼;杨锐槐 | 申请(专利权)人: | 施甸县保施高速公路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7/18 | 分类号: | E21F1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杨柳岸 |
地址: | 678200 云南省保***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截面 隧道 结构 寿命 监测 预警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截面处隧道结构全寿命监测预警方法,属于隧道监测领域。系统包括传感器、监控中心平台、数据存储和报警器;所述传感器与监控中心平台连接;所述监控中心平台分别与数据存储和报警器连接;采用数值极限分析的方法获得监测指标的极限值;再分析以变截面交岔隧道断面数值模拟结果;通过比较所得结果的数值大小得出变截面断面处监测点位置及监测点的布置;根据变截面交岔隧道结构受力分布规律拟定隧道结构稳定性评价标准,建立变截面交岔隧道结构监测控制指标,指标包括:地层变形监测指标和变截面交岔隧道结构变形和应力监测指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隧道监测领域,涉及变截面处隧道结构全寿命监测预警方法。
背景技术
变截面交岔隧道主要采用Y分岔的平面交岔方式,或者正交、斜交的空间近接立体交叉方式。变截面交岔隧道的开挖及支护衬砌,结构受力复杂,相互影响大,在开挖方法的确定、交岔处岩土体的加固,以及施工监控测量方面均有特殊的要求。因此,如何控制变截面交岔隧道围岩的大变形及破坏,确保隧道施工和运营阶段的安全性,对隧道的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变截面交岔隧道处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往往是通过人工监测,很难及时预测隧道洞口处引起的地表沉降及发展过程,导致对于即将发生的结构损害不能及时的加固处理,传统的监测预警往往单一的,不能系统的对隧道结构全寿命周期进行监测和预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截面处隧道结构全寿命监测预警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变截面处隧道结构全寿命监测预警方法,根据设计文件、实际工程地质情况、实际水文地质情况以及实际的围岩力学参数进行数值建模;
采用数值极限分析的方法获得监测指标的极限值;再分析变截面交岔隧道断面数值模拟结果;
数值极限分析法是通过对隧道围岩岩体的强度进行不断折减,直到计算结果不收敛,提取前一次计算结果作为极限值,其中强度取决于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强度折减系数ω定义为:
c=c/ω
c′,-折减到破坏时的粘聚力与内摩擦系数;
c,-岩土的实际粘聚力与内摩擦系数;
通过比较所得结果的数值大小得出变截面断面处监测点位置及监测点的布置;
根据变截面交岔隧道结构受力分布规律拟定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稳定性评价标准,建立变截面交岔隧道结构监测控制指标,指标包括:围岩监测控制指标和支护结构监测控制指标和其它指标。
说明:取所有指标中的最不稳定分级作为的最终分级。
进一步,所述变截面的交岔隧道施工引起的弯矩、轴力、位移和应力分布规律,根据受力情况不同,分为受拉区、受压区、正弯矩区和负弯矩区区域;
根据位移变形情况不同,分为下沉和隆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监测手段的多样性、先进性及严密性
(1)采用高精度激光测距仪并采用合理逻辑算法获得准确初期支护结构表面位移(拱顶沉降和周边收敛)
(2)采用高精度振弦式土压力盒对隧道围岩与初支接触面、初支与二衬接触面的压力变化进行监测;
(3)采用振弦埋入式混凝土应变计对初支喷砼应力、二次衬砌应力进行监测;
(4)采用振弦式表面应变计对钢支撑的受力情况进行监测。
(5)采用振弦式多点位移计对围岩内部位移变化情况进行监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施甸县保施高速公路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施甸县保施高速公路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858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