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虚拟水库溃决过程的山洪流量计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86357.5 | 申请日: | 2019-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853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李相南;严登华;翁白莎;严登明;刘思妤;毕吴瑕;于志磊;李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B1/00 | 分类号: | E02B1/00;E02B1/02 |
代理公司: | 11350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汤东凤<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10003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山洪 坡面 地貌单元 流量计算 坡面径流 虚拟 动力学 水库 泥沙 水文 总流量 土壤含水量 侵蚀 公式计算 技术支持 控制条件 临界状态 求解算法 水文过程 物理过程 物理机制 灾害分析 状态变化 耦合关系 汇流 储水量 起动 泄流 冲刷 洼地 叠加 预警 研究 | ||
1.一种基于虚拟水库溃决过程的山洪流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首先通过野外观测和试验获取研究区基础数据,通过将坡面每一个水文地貌单元假定为一个虚拟水库,将山洪流量分为坡面径流和虚拟水库溃决泄流两部分,考虑了以往计算中忽略的洼地储水量、土壤含水量等水量对山洪流量的贡献,建立了坡面水文过程和泥沙侵蚀过程的综合求解算法,以临界起动流速作为控制条件判别临界状态前后坡面产汇流的状态变化,并通过双曲型冲刷公式计算山洪的坡面侵蚀过程,以此为基础计算虚拟水库的泄流量,再叠加坡面水文地貌单元的坡面径流量得到山洪总流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虚拟水库溃决过程的山洪流量计算方法,基础数据具体包括:研究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数据;研究区内的降雨历时曲线,对应于每个地形点的每一离散时刻均有对应的降雨强度;研究区内土体的物理及力学参数包括初始含水量θ0、土壤饱和含水量θs、土体中值粒径D50、孔隙率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虚拟水库溃决过程的山洪流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坡面每一个水文地貌单元设为一个虚拟水库,虚拟水库的上游来水表示降雨;虚拟水库蓄水表示单元内植被截留、洼地储水和土壤蓄水;虚拟水库的排水相当于坡面径流、壤中流和土壤下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虚拟水库溃决过程的山洪流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一个虚拟水库,坡面山洪的是由于前期降雨使土体含水量达到饱和,土体下岩层裂隙中的压力水体的压力剧增,当遇到暴雨时,能量迅速累积,破坏了原有的土体平衡,土体中的压力水体冲破表面覆盖层,瞬间倾泻形成山洪;即相当于虚拟水库由于前期降雨使水库蓄满,当降雨强度超过某阈值时,虚拟水库溃决,此过程类似于水库漫顶溃决机理,即当水库蓄满后,漫顶水流流速超过坝顶土体的临界起动流速,水库开始发生侵蚀溃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虚拟水库溃决过程的山洪流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坡面每一个水文地貌单元,若虚拟水库达到总库容,且坡面的水流流速超过了土体的临界起动流速,水流开始携沙运动,逐渐产生泥石流或滑坡,即:
v泄≥vc (1)
式中v泄表示坡面水流流速,vc为泥沙临界起动流速,与土壤类型、土体中值粒径D50、坡面植被有关,可以通过实验测得,具有明确的物理含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虚拟水库溃决的山洪流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计算方法包括:
在坡面流速未达到临界起动流速之前,坡面产流流量计算公式:
式中i(t)表示每个水文地貌单元对应的降雨历时曲线,ft表示t时刻的下渗率,Rs表示坡面产流量;
对于每个水文地貌单元代表的虚拟水库,在本次降雨过程中的蓄水量计算公式:
W=Wd+∫ftdt (3)
式中Wd表示洼地储水量,W表示虚拟水库总蓄水量;
随着降雨的持续,虚拟水库持续蓄水,当坡面流速达到临界起动流速,水流开始冲刷坡面携带泥沙运动,虚拟水库发生破坏,之后地表产流将转为降雨产生的坡面径流和虚拟水库溃决出流的总和,后者即是以往计算时忽略的水量,坡面总产流量计算公式为:
式中wt为虚拟水库溃决泄流量,q为坡面总产流量;
在极短的dt时间内,虚拟水库溃决泄流量与水文地貌单元被冲走的土体体积有关,对于一个较小的水文地貌单元,其受到水流冲刷的剪应力均匀分布,则dt时间内被冲走的土体体积计算公式:
V=S·dz (5)
式中S表示水文地貌单元的面积,dz表示dt时间内被冲走的土体高度,V表示dt时间内被冲走的土体体积;
采用双曲型冲刷公式计算dt时间内被冲走的土体高度,计算公式:
τ0=k(τt-τc) (7)
式中τ0表示当前剪应力和临界剪应力的差值,a和b为经验系数,与土壤性质有关可以通过实验测得且有明确的物理含义,k为单位转换因子,τt表示当前流速对应的剪应力,τc表示临界起动流速对应的剪应力;
剪应力的计算公式:
τ=γwRJ (8)
式中τ为剪应力,γw为水的重度,R为水力半径,J为水力坡度;
水力坡度J的计算公式:
式中hf为沿程的水头损失,l为水流段长度;
沿程水头损失hf的计算公式:
式中d为当量直径,在圆管时取直径,非圆形截面取4倍的水力半径R,此时取4倍的水力半径R,v为断面的平均流速,λ为沿程阻力系数;
将式(9)、式(10)代入式(8)可以得到剪应力的计算公式:
式中ρw表示水的密度;
对于阻力系数λ的确定一般根据莫迪图,即通过莫迪图找出λ、Re、ε/d三个参数的关系;
式中Re为雷诺数;μ为水的动力学粘滞系数,20℃时取1.004×10-6m2/s;ε为仪器底面的绝对粗糙度,即粗糙部分的平均高度,一般取试样平均粒径的0.9倍,ε/d即为相对粗糙度;
可以计算水文地貌单元dt时间内被冲走的土体体积,在dt时间内,dt时间内水库溃决泄流量计算公式:
wt=V·η (13)
式中η表示该部分土体的蓄水能力,与孔隙率和洼地体积有关;
根据式(4)(5)(6)(7)(11)(13)可以得到,坡面流速达到起动流速后,dt时间内每个水文地貌单元的山洪流量计算公式:
式中vt为当前的坡面流速,qt+1为dt时间水文地貌单元的出流量,在下一个时刻,以qt+1解出vt+1作为输入参数迭代计算,即可得到每个水文地貌单元的山洪流量;
对于整个研究区,可划分为多个水文地貌单元,按照流向对总流量进行累加即可得到山洪的流量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8635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铁路轨道冰冻灾害处理用一次性涂层结构
- 下一篇:一种防结冰气体扰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