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上位机PCIE总线动态加载多核DSP的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87781.1 | 申请日: | 2019-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272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吴彬;刘琳;邹林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9/445 | 分类号: | G06F9/445;G06F1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大紫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8 | 代理人: | 彭一波 |
地址: | 21406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核DSP 上位机 传输效率 动态加载 调试 上位机通讯 程序传输 接收数据 系统成本 系统数据 携带方便 运算结果 可脱离 千兆网 体积小 外场 触发 功耗 加载 重启 中断 返回 灵活 应用 | ||
公开了一种基于上位机PCIE总线动态加载多核DSP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多核DSP与上位机通讯连接;将程序传输至所述多核DSP;触发PCIE MSI中断,以使得所述多核DSP运行所述程序;其中,所述多核DSP通过PCIE DMA方式从所述上位机接收数据,并将运行所述程序的运算结果返回到所述上位机。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和系统成本较小、功耗较低,且系统体积小携带方便,可脱离外场快速进行相关调试;由于可以在系统不重启的情况下实现程序的快速加载启动,应用灵活,节省了调试时间;并且系统数据传输效率较高,由于采用PCIE2.0协议,实际传输效率远高于常用的千兆网接口。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上位机PCIE总线动态加载多核DSP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为完成雷达数字信号检测和信息提取功能所采取的实施手段。物体的反射回波是微弱的高频信号,经过变频、放大和滤波等处理变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模拟信号(时间上连续,幅度上可为任意实数值)。数字处理须采用模拟-数字转换器,把模拟信号转换成为数字信号(时间上离散,幅度上分层),然后进行各种运算和处理。
面对雷达的军事需求背景以及信号处理支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了加快雷达系统的研制进度,缩短雷达系统的开发周期,需要快速对新的雷达信号处理算法进行开发和验证。目前新算法的验证一般在外场试验中进行,针对雷达外场试验的组织协调难度大,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被耗费的现状,面临一个需迫切解决的问题,那就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怎样以高效率、低成本的方式验证雷达信号处理新算法。
有效的设计过程是,首先通过数据采集存储设备获取大量目标实测数据,然后利用以下方式离线验证新算法性能:将存储的数据导出到计算机中进行数据仿真分析,并将实测数据从计算机导入DSP设备进行新算法的半实物验证。而如何将计算机上大量的实测数据快速的导入设备是一个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将计算机上大量的实测数据快速的导入设备的方法及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上位机PCIE总线动态加载多核DSP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使多核DSP与上位机通讯连接;将程序传输至所述多核DSP;以及触发PCIE MSI中断,以使得所述多核DSP运行所述程序;其中,所述多核DSP通过PCIE DMA方式从所述上位机接收数据,并将运行所述程序的运算结果返回到所述上位机。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多核DSP经由PCIE交换机与所述上位机通讯连接,或者所述多核DSP经由PCIE金手指与上位机通讯连接。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多核DSP是C6678板卡。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上位机将所述程序传输至所述多核DSP的每一个核。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多核DSP的一个核接收到所述PCIE MSI中断后自动跳转至程序运行地址并启动,并且在该核被触发后,其他核的IPC被中断。
根据一个实施例,该方法还包括:所述上位机枚举所述多核DSP并为所述多核DSP分配资源,进行PCIE总线地址映射。
根据一个实施例,如果所述上位机枚举所述多核DSP失败,则重新初始化所述多核DSP。
根据一个实施例,如果需要重新加载程序,则DSP被软复位,并且所述上位机将程序重新加载到多数多核DSP。
根本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上位机PCIE总线动态加载多核DSP的系统,包括:多核DSP,被配置为根据程序对导入数据进行运算,并返回结果;以及上位机,被配置为枚举并启动所述多核DSP,通过PCIE接口将数据导入所述多核DSP,其中,所述上位机通过PCIE DMA方式向将数据导入所述多核DSP,并将运行所述程序的运算结果返回到所述上位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877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