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移动数据的设备锁控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88737.2 | 申请日: | 2019-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597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宁;时洪刚;李鹏;韩广飞;张博涛;郭连举;徐宽红;程旭;关巍;魏力强;边喆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衡水供电分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65/52 | 分类号: | E05B65/52;E05B47/0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张杰;徐瑞丰 |
地址: | 053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移动 数据 设备 管理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移动数据的设备锁控管理系统,包括安装于设备开合门上的锁体、设置在锁体内的电磁控制模块、与电磁控制模块远程双向通讯的云端服务器以及与云端服务器双向通讯的移动开锁终端;所述移动开锁终端向电磁控制模块输出控制信号;通过机械钥匙作用锁体实现锁闭和开启功能;所述电磁控制模块控制机械钥匙对于锁体作用力是否有效。本发明系统采用由云端服务器、移动开锁终端(手机、移动作业终端等)和智能锁组成建立的立体化管理方式,通过管理员使用终端APP制定任务,云平台将任务发送至作业人员终端,作业人员通过终端APP操作设备锁开启的过程管控,实现对智能锁从开锁到闭锁的全过程管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电设备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移动数据的设备锁控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网的升级发展,城市的建设要求,电缆隧道越来越多的使用在城市建设当中,箱式变电站、配电室、电缆隧道、检修井等设备具有数量庞大、涉及面广、可靠性要求高等特点,与杆上设备不同,这些设备一般采用重力防盗。同时还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内部为带电运行的设备;二、内部设备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随着电力系统对设备可靠性、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户外设备的防护措施与电力设备的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现代化严重不匹配的问题越发严重。
对于户外设备的保护一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电缆井采用无锁铸铁井盖进行防护,使用普通撬杠即能打开电缆井盖。这样简陋的防护除了无法对设备进行有效防护外,如果运检作业人员对工作地点不熟悉,误入非运检设备井盖,将有可能给人身、设备、电网造成安全隐患。
所以,如何提高电缆隧道、箱式变电站、配电室防护措施,确保作业人员进入正确的设备区域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目前重要户外设备箱体设计时主要采用机械锁和联网监控两种防护措施,均存在一些不足和隐患:
1.作业人员较多,使用频繁,管理难度大,容易造成钥匙丢失、错拿等管理混乱现象。
2.传统锁具采用“万能钥匙”模式,一把钥匙可以开多把锁,安全性较低。
3.有些设备箱体采用电磁门禁管理,成本高且稳定性低,断电断网情况下将无法持续工作。
4.有些重要设备采用联网监控方式,存在技术难度大,设备投资造价大,维护成本高等问题。
5.传统锁具的开启、关闭均为离线模式,无法掌握人员、设备操作过程信息,无法对资产管理做到精细化管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移动数据的设备锁控管理系统,以满足配电网设备精细化管控和智能化管理需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移动数据的设备锁控管理系统,包括安装于设备开合门上的锁体、设置在锁体内的电磁控制模块、与电磁控制模块远程双向通讯的云端服务器以及与云端服务器双向通讯的移动开锁终端;所述移动开锁终端向电磁控制模块输出控制信号;
通过机械钥匙作用锁体实现锁闭和开启功能;所述电磁控制模块控制机械钥匙对于锁体作用力是否有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体包括固定安装在设备开合门上的锁壳、固定在锁壳内的锁芯、设置在锁芯内的拉杆、设置在锁芯一端并位于锁壳外的锁舌以及相对应的开设在锁芯和锁壳上的锁孔;
所述拉杆的一端位于锁芯的锁孔内,所述拉杆的另一端通过杠杆连杆机构连接锁舌,通过机械钥匙在锁孔处对拉杆的一端施加作用力,拉杆另一端通过杠杆连杆机构推拉锁舌。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芯开设有位于锁舌后部用来容纳锁舌的锁舌容纳槽;
所述锁芯内设置有用来容纳拉杆前后滑动的拉杆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衡水供电分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衡水供电分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887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