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痕量检测重金属离子装置及其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89168.3 | 申请日: | 2019-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985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1 |
发明(设计)人: | 林君;杨王辉;黄智淼;梁梓萱;辛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48 | 分类号: | G01N27/48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杨舟涛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子印迹聚合物 微传感器 电化学工作站 重金属离子 痕量检测 检测 重金属离子检测 应用 高分子膜表面 抗干扰能力 特异性吸附 印迹聚合物 表面离子 超顺磁性 待测溶液 复杂环境 高分子膜 均匀镶嵌 连续监测 信号连接 检出限 微球 采集 分析 | ||
1.应用于痕量检测重金属离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化学工作站和微传感器;微传感器与电化学工作站信号连接,通过微传感器采集待测溶液的重金属离子浓度并产生电信号,电化学工作站对电信号做进一步分析并计算出对应的浓度;微传感器的检测尖端涂有一层FLEMION高分子膜,FLEMION高分子膜表面均匀镶嵌有超顺磁性离子印迹聚合物微球Fe3O4@SiO2@IIP。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痕量检测重金属离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顺磁性离子印迹聚合物微球Fe3O4@SiO2@IIP,包含三层核壳结构,最内层为超顺磁性Fe3O4,第二层为SiO2,最外层为离子印迹聚合物IIP。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痕量检测重金属离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子印迹聚合物IIP的制备方法,以硝酸铅为模版分子,咪唑与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Fe3O4@SiO2的表面包裹一层离子印迹聚合物,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模版分子硝酸铅溶液、功能单体4-乙烯基吡啶、功能单体咪唑以1:8:2的摩尔比分散在甲醇中,在氮气保护下机械搅拌1小时;
步骤二:将Fe3O4@SiO2、交联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以15:24:1的质量比加入到步骤一制备的混合物中;在这过程中,持续通氮气防止产物氧化;在油浴条件下,保持70℃机械搅拌持续反应24小时;
步骤三:反应结束后,用磁铁分离产物,用甲醇多次洗涤以除去副产物,用稀盐酸溶液洗涤以除去模板分子,反复多次直至溶液中无法检测出模板分子;再用蒸馏水洗涤Fe3O4@SiO2@IIP,最后在50℃的真空烘箱中干燥24小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痕量检测重金属离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传感器的制造方法,以铂丝、毛细玻璃管、FLEMION高分子膜、超顺磁性离子印迹聚合物微球Fe3O4@SiO2@IIP为原料制备微传感器,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铂丝与碳棒之间加直流电压,在氰化钾溶液中对铂丝尖端进行电腐蚀,使得铂丝尖端处直径小于10μm;
步骤二:将腐蚀后的铂丝放入毛细玻璃管中,将该毛细玻璃管固定在加热线圈附近,缓慢升高加热线圈的温度,使毛细玻璃管融化并在重力作用下均匀包裹铂丝,形成微传感器的检测尖端;
步骤三:固定毛细玻璃管,使用磨针仪将包裹在铂丝尖端的毛细玻璃管的一个端部磨平,使铂丝尖端裸露;
步骤四:将铂丝的另一端与铜丝相连接,铜丝一部分设置在毛细玻璃管内,一部分伸出毛细玻璃管;
步骤五:在铜丝与碳棒之间加一定的直流电压,在氰化钾溶液中再次对铂丝尖端进行腐蚀,以便后续涂覆PSFA高分子膜;
步骤六:将铂丝先后放入超纯水及丙酮中分别超声5分钟,并晾干;
步骤七:取Fe3O4@SiO2@IIP分散到Nafion FLEMION Polymer中,充分搅拌使其分散均匀;Nafion FLEMION Polymer即全氟磺酸聚合物
步骤八:将铂丝尖端在步骤七制备的溶液中蘸一下,使尖端完全被FLEMION膜包裹,隔尘放置24h,再用超纯水冲洗微传感器表面,氮气吹干待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痕量检测重金属离子装置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重金属离子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参比电极、微传感器的工作电极和对电极连接在电化学工作站上,在电解槽中加入氯化钾溶液,通过循环伏安法检测电流响应;
步骤二,根据所得电流响应与待检测溶液的标准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绘制标准工作曲线;
步骤三,改变溶液PH值,记录标准溶液浓度不变时,微传感器所得电流相应与溶液PH之间的关系,绘制标准工作曲线;
步骤四,改变溶液温度,记录标准溶液浓度不变时,微传感器所得电流相应与溶液温度之间的关系,绘制标准工作曲线;
步骤五,获取待检测溶液的浓度、温度、PH值,并根据所绘制的工作曲线,计算出待检测溶液中重金属离子的浓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8916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