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火山石元素的离子陶球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90001.9 | 申请日: | 2019-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178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崔建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英鸿光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28 | 分类号: | C02F1/28;C02F1/68;C04B35/622;C04B35/64 |
代理公司: | 南京源古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0 | 代理人: | 马晓辉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昌平区回龙***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火山石 球体 圆环 离子 半球状 弹性垫 陶瓷料 上盖 下盖 制作 重金属离子 生物体 球体制作 陶瓷烧结 整体组装 烧结 内螺纹 吸附水 再利用 包覆 开孔 省力 省时 水中 小孔 细菌 残留 外部 加工 | ||
1.一种基于火山石元素的离子陶球,包括球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球体(1)由小孔火山石材料制成,所述球体(1)的外部分别罩设有半球状的上盖(2)和半球状的下盖(3),所述上盖(2)底端的外圈固定设有第一圆环(4),所述下盖(3)顶端的外圈固定设有第二圆环(5),所述第一圆环(4)的内侧开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圆环(5)的外侧开设有与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所述第一圆环(4)的内侧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相配合第二圆环(5)的外侧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圆环(4)和第二圆环(5)均由陶瓷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圆环(4)的外壁和第二圆环(5)的内壁均固定设有弹性垫(7),所述上盖(2)和下盖(3)均由陶瓷材料制成,且上盖(2)的盖壁和下盖(3)的盖壁均开设有若干个开孔(8),所述上盖(2)上和下盖(3)上均开设有若干个尺寸不一的开口(6),所述上盖(2)的外部和下盖(3)的外部均包覆有弹性垫(7),所述弹性垫(7)的外侧和内侧均匀开设有若干个与开孔(8)的两端相通的通水孔。
2.一种基于火山石元素的离子陶球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球体制作;步骤二,陶瓷料烧结;步骤三,陶瓷料加工;步骤四,包覆弹性垫;步骤五,弹性垫开孔;步骤六,整体组装;其特征在于:
其中在上述步骤一中,球体制作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小孔火山石为原材料,将原料切割成方块;
2)将料块利用切割机切割棱角,制成近圆状坯体;
3)采用打磨机对其进行精细的打磨,使坯体外表面趋于光滑;
4)利用高压水枪对球体(1)表面进行冲洗,冲走碎料粉尘备用;
其中在上述步骤二中,陶瓷料烧结包括以下步骤:
1)将陶瓷坯料制作成半球状坯体和圆环坯体,且圆环坯体的截面为矩形;
2)将半球状坯体的外表面制作出若干个尺寸不一的开口(6),呈镂空状;
3)静置10-20min,待半球状坯体和圆环坯体稍稍成型时,在其表面戳出若干开孔(8);
4)将半球状坯体和圆环坯体放入烧结炉中进行烧结;
其中在上述步骤三中,在圆环坯体的内侧或外侧加工出内螺纹或外螺纹,且内螺纹和外螺纹是相互配合的;
其中在上述步骤四中,包覆弹性垫包括以下步骤:
1)在开设有内螺纹的第一圆环(4)的外壁和开设有外螺纹的第二圆环(5)的内壁利用强力胶包覆一层弹性垫(7);
2)在半球状坯体的外侧利用强力胶包覆一层弹性垫(7);
其中在上述步骤五中,在弹性垫(7)与开孔(8)相对应的位置加工成通水孔;
其中在上述步骤六中,将两个半球状坯体罩设在球体(1)外侧,将第一圆环(4)套接在半球状坯体的连接处,再将第二圆环(5)利用螺纹与第一圆环(4)固定连接即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火山石元素的离子陶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球体(1)与上盖(2)的内壁和下盖(3)的内壁之间均留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火山石元素的离子陶球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1)中,料块的最小长度为球体(1)规格直径的1.2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火山石元素的离子陶球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2)中,此时坯体的最小长度为球体(1)直径的1.1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火山石元素的离子陶球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1)中,半球状坯体的最大内径为球体(1)直径的1.1倍,圆环坯体的内径等于半球状坯体的最大外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火山石元素的离子陶球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3)中,戳孔完成后需将开孔(8)边缘处的毛边去除。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火山石元素的离子陶球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4)中,烧结温度为900-1300℃,烧结过程分为升温过程-高温致密化过程-降温过程,且升温过程所需时间为15-20h,高温过程所需时间为2-4h,降温所需时间为10-15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英鸿光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英鸿光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9000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