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干法改性活性炭纤维GACF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90021.6 | 申请日: | 2019-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027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周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申杰活性炭纤维应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0/20 | 分类号: | B01J20/20;B01J20/28;B01J20/30 |
代理公司: | 常州易瑞智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38 | 代理人: | 路锐 |
地址: | 224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性 活性炭 纤维 gacf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法改性活性炭纤维GACF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干法改性活性炭纤维GACF复合材料包括:50%‑65%重量比的活性炭纤维、25%‑35%重量比的定型载体和10%‑20%重量比的粘合剂;本发明的干法改性活性炭纤维GACF复合材料通过长纤维作为本干法改性活性炭纤维GACF复合材料的定型载体,在超细胶粉将活性炭纤维与长纤维粘合在一起后,长纤维既能起到对活性炭纤维进行定型的作用,还能起到使活性炭纤维具备较好的拉伸力的作用;且采用超细胶粉作为粘合剂,不仅能够使活性炭纤维与长纤维形成立体粘合,且能确保形成的干法改性活性炭纤维GACF复合材料里的透气腔类似于海绵空气腔,确保活性炭纤维仍然保持其较好的吸附性能,从而使得本干法改性活性炭纤维GACF复合材料能够应用到民用加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活性炭纤维材料复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干法改性活性炭纤维GACF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活性炭纤维是一种很好的吸附材料,对苯类、酮类、酯类、石油类的废气均能吸附回收,且吸附速度快,吸附量大,可广泛用于水净化、空气净化领域,但目前只是工业环保上有所运用,民用方面几乎是空白,主要原因是活性炭纤维是先碳化再经高温活化而成,其性状为灰粉,没有强力、粘结力、拉扯力,因此不利于二次加工成型,更没有办法使用生产线量产,从而导致市场上民用产品几乎是空白。
本发明主要解决干法复合活性炭纤维的问题,使复合后的活性炭纤维仍然保持其吸附功能,同时有能用于生产线量产,从而加工成各种产品,如空调滤芯、口罩、卫生棉条、卫生巾、尿不湿、防毒面具、医用敷料等,扩大活性炭纤维的应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干法改性活性炭纤维GACF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干法改性活性炭纤维GACF复合材料,包括:50%-65%重量比的活性炭纤维、25%-35%重量比的定型载体和10%-20%重量比的粘合剂。
进一步,所述定型载体采用长纤维;以及所述粘合剂采用超细胶粉。
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干法改性活性炭纤维GACF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S1,将所需原料进行混合;步骤S2,将步骤S1中的混合物进行梳理铺匀,然后放入高温环境中,使混合物充分溶合后,再进行冷轧定型,以得到毡状半成品;以及步骤S3,对毡状半成品进行裁切,以得到预设宽度的成品。
进一步,在所述步骤S1中,所需原料包括:50%-65%重量比的活性炭纤维、25%-35%重量比的定型载体和10%-20%重量比的粘合剂。
进一步,所述定型载体采用长纤维;以及所述粘合剂采用超细胶粉。
进一步,在所述步骤S2中,高温环境的温度为100-15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干法改性活性炭纤维GACF复合材料通过长纤维作为本干法改性活性炭纤维GACF复合材料的定型载体,在超细胶粉将活性炭纤维与长纤维粘合在一起后,长纤维既能起到对活性炭纤维进行定型的作用,还能起到使活性炭纤维具备较好的拉伸力的作用;且采用超细胶粉作为粘合剂,不仅能够使活性炭纤维与长纤维形成立体粘合,且能确保形成的干法改性活性炭纤维GACF复合材料里的透气腔类似于海绵空气腔,确保活性炭纤维仍然保持其较好的吸附性能,从而使得本干法改性活性炭纤维GACF复合材料能够应用到民用加工上。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干法改性活性炭纤维GACF复合材料,包括:50%-65%重量比的活性炭纤维、25%-35%重量比的定型载体和10%-20%重量比的粘合剂。
所述定型载体采用长纤维;以及所述粘合剂采用超细胶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申杰活性炭纤维应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申杰活性炭纤维应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900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