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七种颜色荧光碳量子点的制备工艺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590041.3 申请日: 2019-07-02
公开(公告)号: CN110342490A 公开(公告)日: 2019-10-18
发明(设计)人: 张宏伟;李国强;杜承虎;成世杰;左丹英 申请(专利权)人: 武汉纺织大学
主分类号: C01B32/15 分类号: C01B32/15;C09K11/65;B82Y20/00
代理公司: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代理人: 王敏锋
地址: 430200 湖***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荧光碳量子点 制备工艺 量子点 颜色荧光 重金属离子检测 纳米材料科学 生物传感器 催化降解 反应底物 反应条件 功能化剂 光电装置 加热反应 任意调节 生物标记 细胞荧光 旋转蒸发 溶剂 红光 可用 透析 量子 制备 过滤 溶解 影像 污染物 生产
【说明书】:

发明涉及荧光碳量子点的制备工艺,特别是一种七种颜色荧光碳量子点的制备工艺,属纳米材料科学领域。该方法将反应底物与功能化剂一起溶解于溶剂中加热反应,然后经过过滤、透析、旋转蒸发和冷冻干燥等步骤,获得荧光碳量子点粉末。本发明易于操作,反应条件容易控制,生产时间短,具有较高的碳量子点收率,紫、蓝、青、绿、黄、橙和红光七种颜色的荧光碳量子点可以任意调节,适合大规模生产;所制备的碳量子点可用于生物标记、细胞荧光影像、光电装置、重金属离子检测、污染物的催化降解和生物传感器等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荧光碳量子点的制备工艺,特别是一种七种颜色荧光碳量子点的制备工艺,属纳米材料科学领域。

背景技术

碳量子点是一种零维的纳米粒子,具有较小的粒径、良好的荧光性能、较宽的激发波长范围、优异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水溶性和表面易于功能化等特性,可用于生物标记、细胞荧光影像、光电装置、重金属离子检测、污染物的催化降解和生物传感器等领域,因而备受科研人员的关注。

碳量子点的合成可以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如激光剥离石墨法、电化学氧化法、电弧放电法、高温热解法等,但这些方法制备的碳量子点一般需要表面钝化的后处理操作,且工艺步骤繁琐,成本较高;也可以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如碳水化合物浓硫酸脱水法、水热合成法等,但这类方法有的需要复杂的原料前处理过程,有的碳量子点的收率偏低,而且碳量子点在紫外光激发下多发蓝光。因此探索采用无毒环保的前驱物,通过绿色温和、简便高效的不同颜色荧光碳量子点的制备工艺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365nm波长激发下发紫、蓝、青、绿、黄、橙和红光中一种颜色的荧光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案,即提供一种原料新颖、工艺简单的制备七种颜色荧光碳量子点的制备工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一种七种颜色荧光碳量子点的制备工艺,通过不同反应底物与功能化剂之间的反应,制备在365nm紫外光激发下分别发出紫、蓝、青、绿、黄、橙或红光的荧光碳量子点,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将反应底物和功能化剂分别溶解于水或乙醇中,再将两种溶液混合并搅拌均匀,功能化剂与反应底物的质量比为1:20~20:1;

(b)将步骤(a)得到的含有反应底物与功能化剂的溶液装入带四氟乙烯内衬的不锈钢水热釜中在烘箱中120~200度下反应2~36小时,或装入防爆的四氟乙烯容器中在功率为800W微波炉中反应3~20分钟,即获得含荧光碳量子点的溶液;

(c)将步骤(b)得到的溶液经0.22微米孔径的滤膜过滤后,再使用截留分子量为500D的透析袋透析48小时,每12小时换一次水;

(d)将步骤(c)得到的透析产物旋转蒸发后,所得到的浓缩液冷冻干燥至粉末状,得到发紫、蓝、青、绿、黄、橙和红光中一种颜色的荧光碳量子点。

所述的反应底物包括三氨基嘧啶、四亚乙基五胺、乙二胺、羟乙基乙二胺、三亚乙基四胺、对苯二胺、邻苯二胺和间苯二胺。

所述的功能化剂包括草酸、乙醇酸、苹果酸、2,2-二羟甲基丙酸、丁烷四甲酸、均苯三甲酸、均苯四甲酸、植酸、磷酸、水杨酸、3,5-二硝基水杨酸、间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2,3-二羟基苯甲酸、2,4-二羟基苯甲酸、2,5-二羟基苯甲酸、2,6-二羟基苯甲酸、3,4-二羟基苯甲酸、3,5-二羟基苯甲酸、葡萄糖酸、2,3,4-三羟基苯甲酸、2,4,6-三羟基苯甲酸、3,4,5-三羟基苯甲酸、酒石酸、聚丙烯酸、磺基琥珀酸和乙二胺。

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所采用的制备工艺具有以下优点: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不需要层析钝化等后续操作,原材料为普通试剂,来源广泛,方便进行大规模生产;所得碳量子点收率和量子产率都较高,365nm波长激发下所发颜色可在紫、蓝、青、绿、黄、橙和红光七种颜色中任意调节。

附图说明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纺织大学,未经武汉纺织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900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