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干式化学分析仪的光学检测模块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90052.1 | 申请日: | 2019-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891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潘宇骏;钱庆;杨任兵;章强;程文播;王磊;王继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G01N33/5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韩飞 |
地址: | 21516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架 检测电路板 插片通道 干式化学分析 光学检测模块 光学检测 检测通道 底座 下层 防尘密封 检测结果 上层支架 设置窗口 影响试剂 安装槽 窗口片 通光板 压紧片 元器件 连通 应用 粉尘 中层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干式化学分析仪的光学检测模块,包括:试剂片支架、检测电路板及试剂片;所述试剂片支架包括上层支架、中层片、下层底座及窗口片;所述检测电路板设置在所述下层底座下方,所述试剂片支架上设置有插片通道,所述试剂片插设在所述插片通道内,所述试剂片支架内设置有连通所述检测电路板和所述试剂片的光学检测检测通道。本发明通过设置安装槽安装通光板,安装简单方便;通过设置窗口片能实现光学检测检测通道内的防尘密封,能保护其中的元器件,防止检测结果受粉尘影响;本发明通过设置压紧片结构能在不影响试剂片顺利插入插片通道的前提下,保证试剂片插入后的牢固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化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干式化学分析仪的光学检测模块。
背景技术
干式化学分析仪是一种专门使用固相载体试剂进行临床化学检验的分析仪,通过反射光度法、差示电位法等方法定量测出样品中特定成分的浓度或活度。手持式干式化学分析仪适用于基层医院、门诊和家庭,以家用为主。该仪器以干式试剂片为载体,可直接检测全血、血清、尿液中的相关指标含量。通过对相关指标的检测,监测疾病,指导病患者的饮食与用药。其中的光学检测模块是核心部件之一,但现在的光学检测模块普遍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光学检测模块的各组件安装配合不方便,缺乏密封防尘功能等。例如专利:申请号CN201820842463.6,一种微型反射式光学检测模块,其公开的光学检测模块包括上盖、试剂片座和光通板,光通板从下方安装到试剂片座上,上盖从上方扣合到试剂片座上,试剂片座和光通板分体的方式会使整体结构安装更加繁琐,且不便于安装后组件的对准,另外,光通板上方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影响内部组件和检测结果。各组件采用柱孔方式的可拆卸连接,若过盈配合则不易安装,而间隙过大又容易导致安装好后组件中间出现松动,影响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应用于干式化学分析仪的光学检测模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干式化学分析仪的光学检测模块,包括:试剂片支架、检测电路板及试剂片;
所述试剂片支架包括上层支架、中层片、下层底座及窗口片,所述上层支架扣合在所述下层底座上,所述中层片设置在所述下层底座和上层支架之间,所述窗口片覆盖设置在所述中层片上;
所述检测电路板设置在所述下层底座下方,所述试剂片支架上设置有插片通道,所述试剂片插设在所述插片通道内,所述试剂片支架内设置有连通所述检测电路板和所述试剂片的光学检测检测通道。
优选的是,所述下层底座中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通光板,所述通光板上间隔设置有若干通光槽,两两所述通光槽之间形成有导光块,所述导光块的两侧设置有导光面,所述导光块内上下贯穿开设有通光孔。
优选的是,所述中层片设置在安装槽内且处于所述通光板上方,所述中层片上开设有数量和位置与所述通光孔对应的检测通孔,所述中层片的底面的两两所述检测通孔之间设置有挡光凸起。
优选的是,所述窗口片设置在安装槽内且密封覆盖在所述中层片上方。
优选的是,所述上层支架上设置有开槽,开槽上部的侧壁上设置有挡板,所述上层支架底部连接有固定柱,所述下层底座上开设有与所述固定柱配合的第一固定孔;所述上层支架扣合设置在所述下层底座上后,所述固定柱配合插入所述第一固定孔内,所述挡板和所述下层底座之间形成所述插片通道。
优选的是,所述检测电路板上开设有供所述固定柱配合插入的第二固定孔,所述检测电路板上还设置有位置和数量与所述通光槽匹配的LED灯,以及位置和数量与所述通光孔匹配的探测器。
优选的是,所述通光槽、通光孔、安装槽和检测通孔形成所述光学检测检测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900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