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脂降解菌、应用及油脂降解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90315.9 | 申请日: | 2019-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380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柳志强;王艳梅;周海岩;薛亚平;柯霞;郑裕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05F9/04;C12R1/01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沈金龙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脂 降解 应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脂降解菌、应用及油脂降解方法。所述油脂降解菌,分类命名为Brevundimonas vancanneytii DK2,保藏号为CCTCC NO:M2019332。本发明从腐殖土中分离出了一株高效降解油脂的菌株,分类命名为Brevundimonas vancanneytii DK2,保藏号CCTCC NO:M2019332,其环境适应能力强,营养需求简单,可在餐厨垃圾堆肥中生存并降解其重要组成成分油脂,在现有技术下,对食用调和油降解率能达到60%,对餐厨垃圾中的粗脂肪降解率达到45%以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餐厨垃圾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油脂降解菌、应用及油脂降解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餐厨垃圾日产量增长速率快速提高,我国传统的焚烧、填埋技术已经不能解决餐厨垃圾降解效率低、占地面积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造成了我国正处于“垃圾围城”的困境。由此,堆肥技术在餐厨垃圾处理上的应用已经亟不可待。但由于餐厨垃圾主要成分油脂难降解的特性,使得油脂的降解成为餐厨垃圾堆肥化应用的关键限速步骤,所以引进外来菌源特异性降解油脂的手段在餐厨垃圾的快速降解中尤为重要。
田兴平等(CN102586112A)将芽孢杆菌属与假单胞菌属作为脂肪降解菌与淀粉降解菌、纤维素降解菌、蛋白质降解菌作为菌剂降解餐厨垃圾,10天后得到垃圾降解率为78%;宋建国等(CN 103756941 A)将地衣芽孢杆菌作为脂肪降解菌与其他降解菌协同作用餐厨垃圾,最后得到餐厨垃圾减量率为91%;Li,T等(Waste Manag 34(12):2641-6)将芽孢杆菌与假单胞菌接入餐厨垃圾,42d堆肥完成时,垃圾降解率达85-90%;就餐厨垃圾堆肥减量来看,接种微生物能够为中国围城的餐厨垃圾的处理提供一个良好的思路,但耗时长的弊端也成为其中一个关键问题。而在堆肥过程中,外来微生物是否提高了油脂的降解率、从而克服餐厨垃圾降解过程中的限速步骤也未有具体研究。
另一方面,Joo等(Environ Pollut,156(3):891-6)引入链状假丝酵母处理餐厨垃圾与原油污染土壤混合物,经过13天的堆肥,发现石油烃类物质降解率达到84%,比未接种的对照组提高了36%;李华芝等(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126-133.)将4种芽孢杆菌制成菌剂投入餐厨垃圾24h后,发现粗脂肪减少了30.7%,比未接种的对照组提高了29.3%。筛选微生物资源来降解油脂、恢复原油污染土地的工作在国内外已有报道,但将微生物投入餐厨垃圾处理中、真正应用到生活中还较少。
因此为了高效降解油脂,解除餐厨垃圾在降解过程的限制,加速餐厨垃圾的堆肥化进程,提高发酵效率,缩短发酵时间,降低处理成本,筛选能够适应不同环境、与其他菌种具有良好协同作用的菌株具有重要价值和实际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油脂降解菌,以及该油脂降解菌在降解油脂中的应用,利用该油脂降解菌降解油脂,降解效率较高。
本发明经筛选获得了一种新的油脂降解菌,是从腐殖土中经过一次富集,在含有唯一碳源——食用油的无机盐培养基经过七轮驯化,通过筛选培养基平板初筛,然后转接至含油培养基中复筛获得到的。分类命名为范式短波单胞菌(Brevundimonasvancanneytii)DK2(简称DK2),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CCTCC NO:M2019332,保藏日期:2019年5月7日,保藏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
本发明筛选得到的能够高效降解油脂的Brevundimonas vancanneytii DK2,在LB固体平板上培养14h,菌落呈灰白色,略微透明,表面光滑圆润,36h后菌落出现灰黄色。电子显微镜下,细胞形态呈杆状,无芽孢,有鞭毛。通过分子生物学鉴定,结合Biolog微生物鉴定结果,认为该菌株属于短波单胞菌属的Brevundimonas vancanneytii。
本发明又提供了所述油脂降解菌在降解油脂中的应用。所述油脂为餐厨垃圾中的油脂或食用调和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903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