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集型水溶性暂堵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91373.3 | 申请日: | 2019-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585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勇;张随望;陆小兵;宋昭杰;隋蕾;王尔珍;邓志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8/506 | 分类号: | C09K8/506;C09K8/74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韩景云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集 水溶性 暂堵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集型水溶性暂堵剂及其制备方法,聚集型水溶性暂堵剂的原料组成按质量比包括:10.0%‑15.0%的对甲苯磺酸钠,5.0%‑10.0%的椰油酰胺丙基羟磺基甜菜碱,12.0%‑15.0%的十四烷基苯磺酸铵,10.0%‑15.0%的脂肪酸甲酯磺酸钠,10.0%‑15.0%的N‑羟乙基乙胺三乙酸铵,10.0%‑15.0%的乙二醇丁醚,余量为水。本发明的聚集型水溶性暂堵剂与酸液混合产生的化学微粒可均匀的分布在水中进行聚集,成粒径可控可调的暂堵颗粒;产生的封堵率可达到90%以上;产生的聚集型颗粒粒径均匀且粒径种类更多,符合非均质地层分流酸化的要求。暂堵功能实现后,在后期注水过程中,暂堵剂会逐渐溶解,重新疏通孔道,不影响后期注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田用水溶性暂堵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聚集型水溶性暂堵剂及其制备方法,可用于注水井剖面调整领域。
背景技术
基质酸化作业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酸液的适当置放,目的是让所有的产层都能与充足的酸液接触到。如果储层非均质性较强,酸液就会优先流入到高渗透层,而低渗透层则没有受到处理。因此,需要进行转向分流处理,来保证整个地层进行了酸化处理。转向分流的作用在于平衡酸液流动,以使不同渗透率的地层均能达到酸化。
目前主要的转向分流工艺技术主要有:机械分层技术、化学微粒分流技术、泡沫分流技术、增稠酸分流技术等。井下机械分层分隔工具能够较为准确地实现酸液的分流,但其工艺复杂、周期长,对完井、固井的条件要求非常严格;使用稠化酸液分流的工艺日趋完善,高聚物交联的胶凝转向酸和黏弹性表面活性剂自转向酸快速发展,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成本偏高、施工复杂和不易返排等问题。泡沫分流技术是当前较为新颖的发展方向,但是其现场应用需要专门的设备,操作过程复杂。故现场应用较多的是化学微粒分流技术。但化学微粒分流法是在酸液中加入一种油溶的而非水溶的化学微粒(对油井)。故需要研制一种注水井用的水溶而非油溶的化学微粒,配合酸化一起使用,完成对注水井的分流酸化,达到调整剖面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酸化不均且封堵能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聚集型水溶性暂堵剂及其制备方法,其作用机理是酸化过程就是将暂堵剂与酸液的混合液注入地层,暂堵剂在酸性环境中形成化学颗粒,将优先进入流动阻力较小的高渗层,形成屏蔽桥堵。封堵层控制进入高渗层的酸液流量,使低渗层得到有效酸化。酸化后暂堵剂颗粒随注水彻底溶解,高渗层渗透率得到恢复,从而解决注水井酸化不均的难题,其对高渗层的封堵能力达到90%以上。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聚集型水溶性暂堵剂,聚集型水溶性暂堵剂的原料组成按质量比包括:10.0%-15.0%的对甲苯磺酸钠,5.0%-10.0%的椰油酰胺丙基羟磺基甜菜碱,12.0%-15.0%的十四烷基苯磺酸铵,10.0%-15.0%的脂肪酸甲酯磺酸钠,10.0%-15.0%的N-羟乙基乙胺三乙酸铵,10.0%-15.0%的乙二醇丁醚,余量为水。
所述的聚集型水溶性暂堵剂的原料组成按质量比包括:12.0%的对甲苯磺酸钠,8.0%的椰油酰胺丙基羟磺基甜菜碱,13.0%的十四烷基苯磺酸铵,13.0%的脂肪酸甲酯磺酸钠,13.0%的N-羟乙基乙胺三乙酸铵,13.0%的乙二醇丁醚,余量为水。
一种聚集型水溶性暂堵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在反应釜中按比例依次加入甲苯磺酸钠,十四烷基苯磺酸铵,脂肪酸甲酯磺酸钠,N-羟乙基乙胺三乙酸铵,椰油酰胺丙基羟磺基甜菜碱和水,搅拌至少20分钟后,加入58-62℃反应釜中反应至少半小时,最后按比例加入乙二醇丁醚继续搅拌10-15分钟,降至室温得到所述聚集型水溶性暂堵剂。
所述的在反应釜中按比例依次加入甲苯磺酸钠,十四烷基苯磺酸铵,脂肪酸甲酯磺酸钠,N-羟乙基乙胺三乙酸铵,椰油酰胺丙基羟磺基甜菜碱和水,搅拌至少20分钟后,加入60℃反应釜中反应至少半小时。
所述的室温为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913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