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纳颗粒沉积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92267.7 | 申请日: | 2019-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956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1 |
发明(设计)人: | 郭强;索奕双;张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81C1/00 | 分类号: | B81C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悬浮液 微流体结构 沉积装置 微流体层 悬浮微粒 纳颗粒 微孔径 自组装 衬底 毛细管作用 组装过程 保护层 盖玻片 进液口 可移动 输液管 微通道 位移台 主通道 注射泵 补充 显微镜 沉积 研发 | ||
1.一种微纳颗粒沉积装置,包括注射泵(1)、输液管(2)、盖玻片(3)、保护层(4)、微流体层(5)、悬浮液桥(6)、衬底(7)、位移台(8)和显微镜(9),微流体层(5)包括微孔径(5-1)、微通道组(5-2)、主通道(5-3)和进液口(5-4),xyz为三维坐标系,衬底(7)位于位移台(8)上,位移台(8)透光且能够三维移动,
其特征是:微流体层(5)上面覆盖有硅氧烷材料制成的厚度为2毫米的保护层(4),保护层(4)的上面通过环氧树脂固定有盖玻片(3),显微镜(9)位于位移台(8)下方的15厘米处,用于监测微孔径(5-1)与衬底(7)之间的悬浮液;衬底(7)表面具有微纳阵列(7-1);微流体层(5)由SU-8树脂材料片通过微加工技术制成,进液口(5-4)、主通道(5-3)、微通道组(5-2)和微孔径(5-1)依次连通,进液口(5-4)通过输液管(2)连接至注射泵(1),注射泵(1)将包含待沉积微粒的悬浮液依次通过输液管(2)、进液口(5-4)、主通道(5-3)和微通道组(5-2),传输至微孔径(5-1),微孔径(5-1)贯通微流体层(5)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微通道组(5-2)由三根截面均为长方形的微流体槽组成,主通道(5-3)是一根截面为长方形的微流体凹槽;衬底(7)位于微孔径(5-1)下方0.4毫米时,悬浮液能够从微孔径(5-1)滴下并在微流体层(5)与衬底(7)之间形成悬浮液桥(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纳颗粒沉积装置,其特征是:微流体层(5)的长度为20毫米、宽度为15毫米、厚度为1毫米,微孔径(5-1)的长度为7毫米、宽度为0.7毫米,微通道组(5-2)的微流体槽截面均是高度为80微米、宽度为120微米,主通道(5-3)的长度为12毫米,主通道(5-3)的微流体凹槽截面的高度为80微米、宽度为160微米,进液口(5-4)的直径为900微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纳颗粒沉积装置,其特征是:微纳阵列(7-1)是直接在衬底(7)表面由微纳加工得到的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纳颗粒沉积装置,其特征是:微纳阵列(7-1)是衬底(7)表面沉积的有序的分子结构的富勒烯分子团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纳颗粒沉积装置,其特征是:微纳阵列(7-1)是衬底(7)表面沉积的有序的分子结构的有机大分子阵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纳颗粒沉积装置,其特征是:微流体层(5)具有一个进液口(5-4),主通道(5-3)是直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纳颗粒沉积装置,其特征是:微流体层(5)具有两个进液口(5-4)。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纳颗粒沉积装置,其特征是:微流体层(5)具有长S形的主通道(5-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9226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纳米线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微颗粒的组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