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桑辛素在制备治疗脂肪肝药物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92850.8 | 申请日: | 2019-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797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吴正治;李艳;李卫民;李利民;刘展艳;刘洁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老年医学研究所;吴正治 |
主分类号: | A61K31/352 | 分类号: | A61K31/352;A61K36/605;A61P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智则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3 | 代理人: | 王昌贵 |
地址: | 51802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桑辛素 非酒精性脂肪肝 制备治疗脂肪肝 油酸 蛋白表达 降脂作用 细胞脂质 药物制剂 脂肪变性 科学实验 摄取 脂质 蓄积 应用 诱导 防治 发现 开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桑辛素在制备治疗脂肪肝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科学实验首次发现,桑辛素可降低油酸诱导的脂肪变性HepG2细胞内的脂质蓄积,抑制细胞脂质摄取,可上调PPARa、LDLR、CYP7A1的蛋白表达,具有明显的降脂作用和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以桑辛素作为活性成分可望开发成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药物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桑辛素在制备治疗脂肪肝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disease,NAFLD)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以无过量饮酒史、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质沉积为主要病理特征。从脂肪肝到肝癌仅需四个阶段: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及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癌。脂肪肝不仅仅是一种独立疾病,伴随着患者血糖、血脂的影响,还会引起肥胖、糖尿病等多种共病的发生。大部分肥胖患者都伴有肝脏脂肪变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NAFLD以其高患病率、低龄化趋势和慢性进展性经过等因素,已经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第一大慢性肝病。由于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肝脏的疾病谱也发生着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NAFLD的临床负担不仅限于肝脏,更是肝外并发症(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的独立风险因素。目前针对NAFLD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因此从中药中寻求防治NAFLD的有效单体成分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是当前研究领域中的热点。
NAFLD始于肝脏的脂质堆积,研究脂质代谢机制成为一个重要的方向。在脂质代谢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a(peroxi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 a,PPARa)发挥脂肪酸氧化作用,是一个高表达于肝脏的核受体,能够对参与脂肪酸氧化、吸收和炎症的基因发挥转录作用。7a羟化酶(CYP7A1)是初级胆汁酸合成的关键酶,对维持机体胆固醇内环境稳定至关重要。此外,人体中的大部分血浆胆固醇通过LDL受体(LDLR)介导的摄取和HDL-介导的逆向转运回肝脏中重新代谢。LDLR表达或活性的增加,可以增强吸收血浆中LDL-C,从而降低血浆中的LDL-C水平。
桑辛素(Morusin,CAS号为62596-29-6),又称桑根皮素,是从桑科植物桑白皮(Moru salba L.)中分离出的活性单体成分,其分子式为C24H25O6,分子量420.46,分子结构式如下:
研究表明,桑辛素具有抗肿瘤、改善认知障碍、抑制甘油三酯(TG)合成作用,其在体内体外水平上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抑制血管生成抑制肝癌细胞增殖;通过抑制Bax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从而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的存活;可以显著改善ALCL3诱导的大鼠记忆损伤,可以改善认知障碍,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此外,桑辛素还可显著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的分化,TG的抑制率达到56%,对GPDH(甘油三磷酸脱氢酶)的抑制率达到70%。但是到目前为止,桑辛素是否具有降脂作用及其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作用尚未见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桑辛素在制备治疗脂肪肝药物中的应用。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桑辛素在制备上调PPARa蛋白表达药物中的应用。
第二方面,桑辛素在制备上调LDLR蛋白表达药物中的应用。
第三方面,桑辛素在制备上调CYP7A1蛋白表达药物中的应用。
第四一方面,桑辛素在制备治疗脂肪肝药物中的应用。
进一步的,所述脂肪肝具体为非酒精性脂肪肝。
进一步的,所述治疗脂肪肝药物包括片剂、滴丸剂、胶囊剂、注射剂、缓释剂和控释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老年医学研究所;吴正治,未经深圳市老年医学研究所;吴正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928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鹰嘴豆芽素A的神经保护作用
- 下一篇:小白菊内酯在制备抗弓形虫药物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