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脚手架用弯角处示警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94975.4 | 申请日: | 2019-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392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吴长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长青建筑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5/14 | 分类号: | E04G5/14;E04G5/00 |
代理公司: | 合肥汇融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41 | 代理人: | 李帆 |
地址: | 239356 安徽省滁州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平底座 护栏 示警 底部连接杆 示警装置 脚手架 施工 弯角处 脚手架技术 操作平台 使用不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脚手架用弯角处示警装置,涉及脚手架技术领域。包括用于施工人员通过的水平底座,所述水平底座设置为L字形用于固定所述水平底座的第一底部连接杆、用于固定所述水平底座的第二底部连接杆还包括用于向施工人员示警的第一护栏、用于向施工人员示警的的第二护栏还包括用于向施工人员示警的第三护栏。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操作平台使用不便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脚手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脚手架用弯角处示警装置。
背景技术
脚手架是指施工现场为工人操作并解决垂直和水平运输而搭设的各种支架。建筑工地上用在外墙、内部装修或层高较高无法直接施工的地方。主要为了施工人员上下作业或外围安全网围护及高空安装构件等,脚手架制作材料通常有:竹、木、钢管或合成材料等。此外在广告业、市政、交通路桥、矿山等部门也广泛被使用。
为了方便施工人员在脚手架上端施工操作,传统的脚手架上端均设置有施工操作平台,但是目前的操作平台上为了提升安全性的侧向护栏结构和位置固定,无法调节,导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施工人员无法根据需要自由改变,尤其是需要在弯角位置进行操作、多个脚手架组合使用和上下操作平台的情况下,十分不方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一种脚手架用弯角处示警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操作平台使用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脚手架用弯角处示警装置,包括用于施工人员通过的水平底座,所述水平底座设置为L字形,
用于固定所述水平底座的第一底部连接杆、用于固定所述水平底座的第二底部连接杆,所述第一底部连接杆和所述水平底座的下底面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底部连接杆和所述水平底座的下底面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底部连接杆在所述水平底座的一侧设置,所述第二底部连接杆在所述水平底座相邻的另一侧设置,所述第一底部连接杆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底部连接杆的延伸方向垂直,以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固定所述水平底座,
还包括用于向施工人员示警的第一护栏、用于向施工人员示警的的第二护栏,所述第一护栏和所述水平底座的上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护栏和所述水平底座的上底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护栏在所述水平底座的一侧设置,所述第二护栏在所述水平底座相邻的另一侧设置,所述第一护栏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护栏的延伸方向垂直,以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保护施工人员,
还包括用于向施工人员示警的第三护栏,所述第三护栏在所述第一护栏和所述第二护栏之间设置,所述第三护栏的一端在所述水平底座的上底面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护栏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一护栏/第二护栏设置。
优选的,在所述水平底座的上底面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设置为弧形,所述第三滑槽由所述第一护栏向所述第二护栏延伸,在所述第三护栏一端的底部设有第三突起,所述第三突起和所述第三滑槽滑动连接,以引导所述第三护栏沿所述第三滑槽滑动,所述第三滑槽设置为T字形,所述第三突起设置为和所述第三滑槽配合的T字形。
优选的,在所述第一滑槽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定位孔,在所述第三突起的底部设有第三安装孔,在所述第三安装孔内设有第三锥形定位块和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和所述第三安装孔连接、另一端和所述第三锥形定位块连接,所述第三弹簧驱动所述第三锥形定位块伸入所述第三定位孔以在所述第三滑槽定位所述第三护栏。
优选的,在所述水平底座的上底面设有转动孔,所述第三护栏的另一端和所述转动孔转动连接,所述转动孔设置为T字形,所述第三护栏伸入所述转动孔的端部设置为和所述转动孔配合的T字形。
优选的,在所述水平底座的下底面设有第一转动槽,在所述第一转动槽的端部设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周侧壁和所述第一转动槽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周侧壁和所述第一底部连接杆的外周侧壁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长青建筑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长青建筑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949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