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合成γ-戊内酯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96565.3 | 申请日: | 2019-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792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纪娜;包锦容;刘振宇;贾志超;刁新勇;程文才;宋春风;刘庆岭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3/755 | 分类号: | B01J23/755;B01J23/75;B01J23/72;C07D307/33 |
代理公司: | 12201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曹玉平<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300072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有机前体 管式炉 吸附 合成 浸渍 催化剂活性 催化剂应用 催化剂制备 铜基催化剂 动态沉积 惰性气体 机械混合 目标产物 有效控制 组分负载 氢气 不均匀 抽真空 反应管 负载量 混合气 热分解 戊内酯 称取 收率 应用 取出 分解 升华 | ||
1.一种用于合成γ-戊内酯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是采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法将金属有机前驱物担载在载体上,钴、镍、铜负载量分别为2-10w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催化剂的载体为γ-Al2O3、ZrO2、SiO2、AC、Graphene或介孔碳材料载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的金属有机前驱物为乙酰丙酮钴(Co(acac)2)、乙酰丙酮镍(Ni(acac)2)或乙酰丙酮铜(Cu(acac)2)的前驱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钴、镍、铜的负载量为2-15wt%进行称取金属有机前体与载体,机械混合于反应管中,抽真空,在100-300℃的温度下保持6-12h,使金属有机前体充分升华并吸附于载体上;吸附完全后,将其取出置于管式炉中,在氢气和惰性气体的混合气下进行动态沉积,使金属有机前体在管式炉中进行热分解,分解时间≥2h,得到钴、镍、铜基催化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管式炉中进行热分解温度为200-6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制备的催化剂在合成γ-戊内酯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合成γ-戊内酯反应是在间歇式高压反应釜中进行,反应底物为乙酰丙酸及其酯类,反应内标为热稳定的有机物,反应介质既可以溶解底物和反应产物,又可以作为氢供体促进反应的进行,反应原料为100-1000mmol/L,反应底物与催化剂的质量比为1:1-50:1,室温下间歇式反应釜中填充氢气的初始压力为1-6MPa,反应温度为150-300℃,反应时间为1-6h,反应釜的搅拌转数为300-1500r/min。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底物包括乙酰丙酸、乙酰丙酸甲酯、乙酰丙酸乙酯或乙酰丙酸丁酯,其摩尔浓度为100-500mmol/L。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介质为甲醇、乙醇、异丙醇或仲丁醇。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标物为十二烷或十三烷。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室温下间歇式反应釜中氢气的初始压力为1-3MPa,,反应温度≥150℃,反应时间为1-6h,搅拌转速为800-1200r/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9656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