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等倾角姿态控制的自旋稳定卫星姿态预测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597020.4 申请日: 2019-07-03
公开(公告)号: CN110466803B 公开(公告)日: 2021-11-30
发明(设计)人: 王恒;李永刚;李祥明;郭力兵;胡上成;侯亚威;冯朝阳;苏春梅;汪毅;张龙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63686部队
主分类号: B64G1/24 分类号: B64G1/24
代理公司: 江阴市轻舟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80 代理人: 孙燕波
地址: 214431 江苏***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基于 倾角 姿态 控制 自旋 稳定 卫星 预测 方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基于等倾角姿态控制的自旋稳定卫星姿态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以自旋稳定卫星在参考坐标系下的初始姿态、目标姿态和姿控量为输入,对卫星姿态进行预测,计算麦卡托图坐标,并对太阳角、北红外弦宽、南红外弦宽进行预测,参考基准为太阳基准,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若|θ0f|<0.0035时,θ0、θf分别为自旋稳定卫星在太阳参考系中的初始和目标姿态的余纬角,按式(1)进行姿态预测;否则进入步骤三,

式中,k(k=0,1,2,…,N)为卫星第k次喷气;ψ0为卫星初始姿态经度角;θ(k)、ψ(k)为第k次喷气时的卫星姿态,0<θ(k)≤π、-π≤ψ(k)≤π;βL为星上相位控制角;ΔS为一个脉冲的理论角动量弧长,按(2)式计算ΔS:

其中,S为脉冲控制弧长;N为脉冲实际控制次数;为稳态旋转冲量;L为力臂;ξ为轴喷管偏角;Jz为绕自旋轴转动惯量;ω0为卫星转速;

步骤二、若|θ0f|≥0.0035时,按下式进行姿态预测:

步骤三、通过下式计算麦卡托图坐标X(k)、Y(k)

步骤四、把太阳参考系的卫星姿态按下式转到地心惯性系

式中,为第k次喷气时刻预测得到的卫星在地心惯性系的姿态矢量;AIS为太阳参考系到地心惯性系转换矩阵,按(3)式计算,αs、δs为太阳的赤经、赤纬;为卫星在太阳参考系的姿态矢量,按(4)式计算:

步骤五、预测太阳角

按(5)式计算预测时刻tk

tk=tc+k·2π/ω0 (k=0,1,2,…,N) (5)

式中,tc为起控时刻;通过公式θs(k)=θ(k)预测太阳角θs(k);

步骤六、按下式计算tk时刻卫星地心方向矢量

式中,为卫星的位置矢量;Ω为升交点赤经;ω为近地点幅角;f为真近点角;

步骤七、计算卫星第k次喷气时的地球角θe(k)

步骤八、按(6)、(7)式计算第k次喷气时卫星的地心距r(k)和半张角ρ(k)

r(k)=a[1-ecosE(k)] (6)

ρ(k)=sin-1[(Re+ha)/r(k)] (7)

式中,a、e为轨道半长轴、偏心率;E(k)卫为第k次喷气时的偏近点角;Re为地球赤道半径,Re=6378.140km;ha为CO2吸收带高度ha=20.0km;

步骤九、北红外弦宽ΦN(k)按下式进行预测

式中,YN(k)按下式计算,γN为北红外探头安装角,

步骤十、南红外弦宽ΦS(k)按下式进行预测

式中,YS(k)按下式计算,γS为南红外探头安装角,

2.一种基于等倾角姿态控制的自旋稳定卫星姿态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参考基准为地球基准,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若|θE0Ef|<0.0035时,θE0、θEf分别为卫星在地球参考系中的初始和目标姿态的余纬角,按式(8)进行姿态预测;否则进入步骤二;

式中,k(k=0,1,2,…,N)为卫星第k次喷气;ψE0为卫星初始姿态经度角;θE(k)、ψE(k)为第k次喷气时的卫星姿态,0<θE(k)≤π、-π≤ψE(k)≤π;βL为星上相位控制角;ΔS为一个脉冲的理论角动量弧长,按(2)式计算;

步骤二、若|θE0Ef|≥0.0035时,按下式进行卫星姿态预测

步骤三、计算麦卡托图坐标X(k)、Y(k)

步骤四、把地球参考系的卫星姿态按下式转到地心惯性系

式中,为卫星第k次喷气时刻预测得到的卫星在地心惯性系的姿态矢量;AEI为地球参考系到地心惯性系转换矩阵,按(9)式计算;为卫星在地球参考系的姿态矢量,按(10)式计算;

式中,Ω为升交点赤经;u=ω+f,ω为近地点幅角;f为真近点角;i为轨道倾角;

步骤五、预测太阳角

按下式计算预测时刻tk

tk=tc+k·2π/ω0 (k=0,1,2,…,N)

式中,tc为起控时刻;通过公式预测太阳角θs(k);

式中,为tk时刻的太阳方向矢量;

步骤六、计算卫星第k次喷气时的地球角θe(k)

θe(k)=θE(k)

步骤七、按公式r(k)=a[1-ecosE(k)]和ρ(k)=sin-1[(Re+ha)/r(k)]分别计算卫星第k次喷气时的地心距r(k)和半张角ρ(k),式中,a、e为轨道半长轴、偏心率;E(k)卫为第k次喷气时的偏近点角;Re为地球赤道半径,Re=6378.140km;ha为CO2吸收带高度ha=20.0km;

步骤八、北红外弦宽ΦN(k)按下式进行预测

式中,YN(k)按下式计算,γN为北红外探头安装角

步骤九、南红外弦宽ΦS(k)按下式进行预测

式中,YS(k)按下式计算,γS为南红外探头安装角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63686部队,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63686部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9702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