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金属淋洗废液吸附装置及淋洗废液循环利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97335.9 | 申请日: | 2019-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376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廖晓勇;李武楠;李尤;张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1/28 | 分类号: | C02F1/28;C02F9/04;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安丽 |
地址: | 10010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金属 淋洗 废液 吸附 装置 循环 利用 系统 | ||
1.一种重金属淋洗废液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接的初级吸附罐、高效吸附罐和末端吸附罐;所述初级吸附罐用于隔离淋洗废液中的泥土及杂质颗粒物和部分絮状污染物,减少后续吸附装备的水流压力,稳定待处理淋洗废液的性状;所述高效吸附罐吸附淋洗废液中的重金属,将重金属离子转化为金属-黄原酸盐沉淀;所述末端吸附罐用于深度吸附淋洗废液中的重金属离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金属淋洗废液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吸附罐、高效吸附罐和末端吸附罐均由外部吸附罐、内部吸附网和吸附材料填柱组成;所述外部吸附罐包括中空的罐体、吸附内网、与吸附填柱内网相连的上部连接头,吸附内网的填柱为不同的吸附材料;初级吸附罐吸附材料采用石英砂,高效吸附罐吸附材料采用玉米秸秆黄原酸盐,末端吸附罐吸附材料采用活性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重金属淋洗废液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吸附罐的吸附内网填柱由5-10目粒径石英砂组成,石英砂分为3层,最上层为5-8目粒径颗粒石英砂,中部为10目-20目粒径颗粒石英砂,下部为5-8目粒径颗粒石英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重金属淋洗废液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吸附罐的吸附内网填柱由玉米秸秆黄原酸盐组成,两端用5-8目粒径颗粒石英砂阻挡,防止玉米秸秆黄原酸盐流失。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重金属淋洗废液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端吸附罐的吸附内网填柱由粒状活性炭组成,两端用阻挡,中间填充粒状活性炭。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重金属淋洗废液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吸附罐、高效吸附罐和末端吸附罐为串联,形成串联吸附装置,该串联吸附装置一端连接斜沉罐出水,另一端连接回用水暂存池,初级吸附罐、高效吸附罐、和末端吸附罐设置带阀门取样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重金属淋洗废液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吸附罐的上部填料2-5厘米,中部填料60-80厘米,下部填料2-5cm,初级吸附罐、末端吸附罐尺寸大小一样,仅为吸附填料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重金属淋洗废液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吸附网的直径大小10-15cm,孔径60目。
9.一种淋洗废液循环利用系统,包括反应系统和沉淀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8任意之一所述的重金属淋洗废液吸附装置,和由管路与压滤后淋洗系统依次连接的淋洗液储液罐、淋洗液混合罐、水泵、流量控制阀、淋洗液预混合反应罐、带絮凝搅拌的斜沉罐、水泵、流量控制阀;所述淋洗液储液罐与淋洗系统废液出水口相连;所述淋洗液储液罐与淋洗系统入水口相连;所述斜沉罐抽泥管道与压滤机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淋洗废液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淋洗系统压滤出水口与淋洗液储液罐之间连接采用止回阀;斜沉罐与初级吸附罐相连,斜沉罐设置单独的走泥通道,与压滤机相连;初级吸附罐、高效吸附罐、和末端吸附罐为串联,末端吸附罐与储液罐相连,储液罐水经过淋洗废液处理后直接回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9733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