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推拿手法数据采集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97639.5 | 申请日: | 2019-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852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姚斌彬;王樯;靳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姚斌彬 |
主分类号: | G09B9/00 | 分类号: | G09B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推拿 手法 数据 采集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维柔性传感器和类肤硅胶材料进行嵌入式集成的推拿手法数据采集器。所述推拿手法数据采集器包括推拿手法类肤仿真模型、柔性多维薄膜传感器矩阵、数据集成电路板、数据传输电路和数据接收采集卡。通过所述推拿手法数据采集器可对推拿手法技能练习过程中产生的位置、压力、幅度、频率等数据进行精准捕捉,为使用者查看、纠正和提高推拿手法的精确度和准确度提供客观依据,可有效提高教学器材适用性和精确性,提升推拿手法练习的触觉反馈真实度,降低学习者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难度,实现对推拿技能主观语言教学内容的客观数据的分析展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推拿技能的教学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多维柔性传感器和类肤硅胶材料进行嵌入式集成的推拿手法数据采集器。
背景技术
中医推拿是中医主要的外用治疗手段,是以中医经络腧穴为理论基础,结合西医的解剖和病理诊断,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征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理疗目的的方法,操作者对于推拿手法的发力位置、力度大小、幅度、频率等相关动作的控制强弱,直接影响推拿的治疗效果和被治疗者的身体体验。
传统中医推拿手法的教学和实践主要以理论讲解和动作展示为主配合操作者的实体练习,由于理论讲解的内容以文字为主,例如一指禅手法的基本要求为“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虽可表述清楚其文字内涵,但对于初学的学生而言,难以将文字理解透彻,并转化为实际动作。因此,通过传感器技术将推拿手法的动作数据精确采集,通过对接外部数据展现系统同步进行数据图形化展现,可有效提升推拿手法教学的精准性、直观性,为练习者提供科学化、精确化的推拿手法学习练习环境,同时也可为教师提供推拿手法学习效果的客观评判依据。
常规推拿手法数据采集设备主要以区域平均按压力采集为主,通过对应的数据收集展示系统,展示推拿手法的压力、频率和时间的关系,但由于推拿手法包含较多类别,同时与接触部位、接触面积有紧密关联性,因此常规推拿手法数据采集设备难以科学精准的体现出操作者的推拿手法相关数据,对于推拿手法的教学和实践参考意义不大。
目前,柔性传感器技术、多维力感知技术、类肤材料技术已经有了较成熟的技术基础,广泛的应用于智能机器人、智慧医疗、智能教育和智慧物联等领域,但缺乏在中医技能教学领域的行业应用,尤其是迫切需要动作数据精准采集和展现的推拿手法技能教学。结合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规划要求,将中医推拿技能教学与传感器技术、类肤材料技术等科技手段进行跨领域融合,是实现中医教学的数字化、精准化和标准化,推动传统中医教学手段的科技创新,缩短合格中医人才培养的时间周期的最有效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为推拿练习提供模仿人体真实触感的仿真模型,通过集成的柔性多维薄膜传感器矩阵实时采集使用者推拿手法的位置、压力、幅度、频率等动作数据,通过数据传输电路和数据集成电路板完成数据的收集、格式转换和无线传输,通过数据接收采集卡完成数据的无线接收和同步处理,数据接收采集卡通过USB接口协议与数据分析展示系统客户端相连接,实现推拿手法实时数据的处理分析和图形化展示,为使用者查看、纠正和提高推拿手法的精确度和准确度提供客观依据。
该系统包括。
推拿手法类肤仿真模型,用于模拟推拿手法练习的真实人体触觉反馈特证,其上半部分为球面体,下半部分为柱状体,通过硅胶多层冷凝融合技术制作而成。所述推拿手法类肤仿真模型包括三层结构,最外层为接近人体皮肤生物学特征的仿真皮肤层,中间层为接近人体脂肪生物学特征的仿真脂肪层,最内层为接近人体肌肉生物学特征的仿真肌肉层,各层之间紧密贴合,融为一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姚斌彬,未经姚斌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976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卸料方便的小型搅拌机
- 下一篇: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教学辅助系统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