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凝土结构面制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98588.8 | 申请日: | 2019-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748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江权;李力夫;刘晓裴;王斌;徐鼎平;白国峰;乔志斌;熊祖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36 | 分类号: | G01N1/3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周昭 |
地址: | 43006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结构 面制样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结构面制样装置,包括具有承载面的底板、位于承载面上的盒体、紧固件及定位基座。盒体包括多个侧板。多个侧板围设形成筒状结构。盒体的内壁与承载面之间形成成型腔。紧固件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侧板可拆卸地连接。多个定位基座沿盒体的周向可拆卸地安装于承载面上。每个定位基座远离底板的一端与侧板可拆卸地连接,可为侧板提供一指向成型腔的推力。因此,紧固件及定位基座的设置,有效地降低了混凝土结构面制样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形的概率。因此,上述混凝土结构面制样装置的使用,有效地提高了混凝土结构面试块的制作效果,从而保证了力学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结构力学试验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混凝土结构面制样装置。
背景技术
土木工程建设中,材料内部或不同材料之间都存在大量结构面,如工程岩体、地基与混凝土接触面、多次混凝土接触面等。这些结构面通常在外部荷载作用下易发生剪切破坏,是影响工程稳定性的关键不利因素之一。因此,通过浇筑混凝土结构面试样,并开展室内直剪试验是研究结构面剪切破坏机制的常用手段。可见,制作混凝土结构面试样,并保证混凝土试样尺寸规则是研究结构面剪切破坏的重要一环。
而混凝土结构面试块的制作需要用到混凝土结构面制样装置。但是,由于混凝土结构面制样装置本身结构或者选材的问题,经过长时间使用后,试块制作模具极有可能就会发生变形、生锈等情况,使得混凝土结构面试块的制作效果不佳,大大影响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混凝土结构的力学试验结果准确性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提高力学试验结果准确性的混凝土结构面制样装置。
一种混凝土结构面制样装置,包括:
底板,具有承载面;
位于所述承载面上的盒体,包括多个侧板,所述多个侧板围设形成筒状结构,且所述盒体的内壁与所述承载面之间形成成型腔;
紧固件,其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侧板可拆卸地连接;及
多个定位基座,沿所述盒体的周向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承载面上,且每个所述定位基座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与所述侧板可拆卸地连接,可为所述侧板提供一指向所述成型腔的推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及所述侧板均为不锈钢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盒体为呈矩形的筒状结构,所述多个侧板包括两个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板及两个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二板,且所述第二板夹持于两个所述第一板之间,每个所述第一板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安装通孔,所述紧固件轴向限位地穿设于所述安装通孔并与相邻的所述第二板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板的外表面沿垂直于所述承载面的方向开设有呈长条形的下顺孔,所述下顺孔的深度沿所述盒体指向所述承载面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定位基座与所述下顺孔相对的位置开设有连接通孔,所述混凝土结构面制样装置还包括下顺紧固件,且所述下顺紧固件轴向限位地穿设于所述连接通孔并与所述下顺孔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侧板沿垂直于所述侧板外表面的方向开设有脱模孔,所述混凝土结构面制样装置还包括穿设于所述脱模孔的内顶件,且所述内顶件可操作地沿所述脱模孔的轴向可移动,以使所述内顶件的一端伸出于所述成型腔的内壁或收缩于所述脱模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盒体的内壁沿垂直于所述承载面的方向设置有刻度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沿设置于所述底板背向承载面一侧的调平件,且所述调平件沿垂直于所述承载面的方向可伸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所述成型腔腔相匹配的定型板,所述定型板可收容于所述成型腔内,并沿垂直于所述承载面的方向可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985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效岩心洗油机
- 下一篇:挥发性有机物富集装置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