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端子焊接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99491.9 | 申请日: | 2019-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864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3 |
发明(设计)人: | 赵海勇;川手洋司;李玉春;杉原之宏;刘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矢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02 | 分类号: | H01R43/02;B23K1/00;B23K3/04;B23K3/06;B23K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奉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4 | 代理人: | 邹轶鲛;石红艳 |
地址: | 201802 上海市嘉定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端子 焊接设备 | ||
一种利用金属焊材来焊接端子与电线的导体的压接部位的端子焊接设备,其中在该压接部位,所述电线的导体被压接并连接于所述端子从而与所述端子电气地和机械地连接,所述端子焊接设备包括:端子放置部,该端子放置部承载所述端子,使得所述端子被放置于预定位置;加热部,该加热部加热被放置于预定位置的所述端子;温度判定部,该温度判定部判定由所述加热部加热的所述端子的当前温度,以及金属焊材供给部,该金属焊材供给部在所述温度判定部判定所述端子的当前温度达到预定的焊接温度时,将所述金属焊材供给至所述端子的所述压接部位。通过本发明的端子焊接设备能够实现半自动化的焊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金属焊材来焊接端子与电线的导体的压接部位的端子焊接设备,其中在该压接部位,电线的导体被压接并连接于端子从而与端子电气地和机械地连接,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半自动地进行焊接过程的端子焊接设备。
背景技术
将端子与电线压接连接从而形成配备端子的电线,并且根据设计需要,对于这种配备端子的电线与配对目标进行连接,从而实现布线的设计要求。在这种配备端子的电线中,端子(例如圆环端子)的导体压接部和护套压接部的各压接片分别压接连接于电线的露出导体和护套,从而端子与电线机械地且电气地连接,然后,通过将端子的电气连接部与连接对方侧的配对部件相连接,可以实现电气连接需求。
对于这种配备端子的电线,其可能处于用于经常受到拉力、震动等的使用环境中,因此存在这样的情况: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该配备端子的电线经常受到拉力、震动等作用,可能导致端子与电线的连接松动,这必然会影响各种性能。
考虑到上述情况,认为,存在单纯依靠端子的压接片与电线的压接力不足以使得端子与电线之间具有足够的固着力,或者说机械连接强度。
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于具有大的机械连接强度要求的端子,通常在电线的导体与端子的压接部位进行额外的焊接工艺,从而增强机械连接强度。
传统地,对于上述焊接工艺,通过由工人手动地焊接而进行。然而,手动焊接的质量是靠工人来控制的,根据经验来判断焊接时间、焊材用量、焊接温度等,对于需要批量焊接的情况,这无疑是效率低下的,而且可靠性差且成本高,另外还具有安全性差的缺陷。
为了解决传统的人工焊接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半自动化手段来进行焊接的端子焊接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利用金属焊材来焊接端子与电线的导体的压接部位的端子焊接设备,其中在该压接部位,所述电线的导体被压接并连接于所述端子从而与所述端子电气地和机械地连接,所述端子焊接设备包括:
端子放置部,该端子放置部承载所述端子,使得所述端子被放置于预定位置;
加热部,该加热部加热被放置于预定位置的所述端子;
温度判定部,该温度判定部判定由所述加热部加热的所述端子的当前温度,以及
金属焊材供给部,该金属焊材供给部在所述温度判定部判定所述端子的当前温度达到预定的焊接温度时,将所述金属焊材供给至所述端子的所述压接部位。
根据本发明的该端子焊接设备,能够实现半自动化的焊接,操作者仅仅需要放置和取出端子以及启动设备的操作,这些人工操作对于操作者的经验的要求非常低,因此对于操作者的要求降低。加热部、温度判定部以及金属焊材供给部的对应操作都是自动进行的,因此,能够精准地进行实际焊接操作,确保焊接后的端子的压接部位的机械连接强度满足所需要求,效率高,可靠性高,并且能够实现标准化且成本降低。另外,由于实际焊接操作是自动进行的,因此避免了人工焊接时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安全性得以提升。另外,通过简单地更换端子放置部以适应于不同类型的端子,即可以实现对于各种不同类型端子的半自动化焊接,通用性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矢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未经矢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994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