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常规油气藏加密井体积压裂施工参数优化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99739.1 | 申请日: | 2019-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048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朱海燕;唐煊赫;邓金根;宋宇家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0;G06T17/05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059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常规 油气藏 加密井 体积 施工 参数 优化 设计 方法 | ||
1.一种非常规油气藏加密井体积压裂施工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S1、建立带有物性及地质力学参数的三维地质模型,该三维地质模型中层位信息应与真实地层层位匹配,物性参数至少应包括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和沉积相,地质力学参数至少应包括杨氏模量、泊松比、岩性、岩相和三向地应力;
S2、通过岩心分析识别微观天然裂缝参数、通过成像测井资料分析得到井周裂缝三维形态及分布、通过地震解释结果分析得到储层天然裂缝分布,最终综合岩心-测井-地震资料建立天然裂缝网络模型;具体建立过程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S2(I)通过岩心观察、测井资料、薄片观察和扫描电镜测试及分析,研究岩心的多尺度天然裂缝分布情况,并统计微裂缝的形态、尺寸及密度参数;
S2(II)通过成像测井资料分析得到井周裂缝三维分布、倾角、走向、空间密度和尺寸;
S2(III)通过地震解释结果分析得到储层天然裂缝三维分布情况,并结合岩心分析结果和基于成像测井资料的井周裂缝分析结果,在三维空间中生成天然裂缝网络并区分统计出不同类型天然裂缝的尺寸及分布状态;
S2(IV)结合S2(I)和S2(II)中的岩心-成像测井分析成果和S2(III)步骤中的不同类型天然裂缝的尺寸及分布状态,对包括三维裂缝的裂缝开度、渗透率参数进行属性赋值;
S2(V)将天然裂缝网络模型嵌入到三维地质模型的网格中;
对于嵌入到网格中的天然裂缝,结合岩心-成像测井分析成果计算出裂缝属性,计算裂缝网格的等效渗透率和孔隙度,同时结合单位网格上的裂缝疏密程度,利用单位网格内的裂缝间距计算裂缝形状因子;所述岩心-成像测井分析成果包括不同类型裂缝开度、渗透率;
S3、将天然裂缝网络模型嵌入到三维地质模型中,并结合水力压裂设计及施工数据,计算生成前期生产井水力压裂复杂裂缝;
S4、将前期生产井水力裂缝复杂裂缝嵌入到带有天然裂缝的地质模型中,根据三维地质模型建立三维页岩气藏渗流模型,并对各井设置生产动态参数边界条件;
S5、利用三维地质模型反演得到储层几何特征,并依据分析需要建立网格模型,然后利用地质模型中校正的地质力学属性参数对地质力学网格模型赋值相关属性,建立四维地质力学模型;具体建立过程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S5(I)根据地质模型节点参数,反演出研究区块储层几何信息并建立几何实体;
S5(II)根据储层分层需要选择单元类型并划分网格建立有限元地质力学网格模型;
S5(III)编制三维搜索插值程序,将三维地质模型中的属性插值到有限元地质力学网格模型中,建立四维各向同性地质力学模型;
S5(IV)结合各向异性和应力敏感性参数建立页岩横观各向同性地质力学模型;
S6、以页岩气藏渗流模型和地质力学模型为基础,以各井生产动态参数为边界条件,开展页岩气藏开采过程中的渗流-应力耦合动态计算,分析储层动态地质力学参数场演变情况,最后计算得到的当前地质力学参数演变结果更新原有带有复杂裂缝网络的地质模型中的相关地质力学参数;
S7、在更新了地质力学参数的复杂裂缝网络地质模型基础上,结合加密井体积压裂设计施工数据,建立加密井体积压裂复杂裂缝数值模型;
S8、通过在加密井体积压裂复杂裂缝数值模型中改变不同压裂施工参数,计算得到不同的复杂裂缝分布及形态,分析不同施工参数对体积压裂改造效果的影响,以最佳有效储层改造体积为目标,优化设计出加密井体积压裂施工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常规油气藏加密井体积压裂施工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地质力学参数和当前地质力学参数包括孔隙压力和地应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理工大学,未经成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9973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