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舷侧可折叠充气展开减阻防侧倾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00605.7 | 申请日: | 2019-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820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杨飏;赵旦;胡凯旋;刘毅;袁修秀;陈小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43/14 | 分类号: | B63B43/14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高永德;李洪福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囊 舷顶列板 侧倾 充气展开 船舷 船舶 防侧倾装置 可折叠 减阻 船体 环形包裹 气囊包裹 水面接触 侧围栏 下端面 游泳圈 折叠 按动 按钮 缠卷 内壁 阻碍 恶化 外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舷侧可折叠充气展开减阻防侧倾装置,舷顶列板两端均横向凸出于舷侧围栏;位于舷顶列板上设置有气囊,气囊通过气囊包裹于舷顶列板外部,两端部分缠卷后设置于舷顶列板的下端面;本发明布置在船舷顶部,并且其根部分别固定在舷顶列板和内壁上,不使用时折叠收紧。一旦船舶发生超大倾角侧倾时,按动按钮,气囊充气展开,包裹在船舷上绕船一周。由于气囊体积大,充气展开后在整个船体的船舷上形成了环形包裹,从外观上看,似给整个船舶带上了巨型游泳圈。舷侧继续发生侧倾,气囊与水面接触时,气囊减缓船舶侧倾发生速度,阻碍水进入船体,使船舶保持在侧倾但平稳的状态,侧倾不再恶化,给船上人员提供逃生的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安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舷侧可折叠充气展开减阻防侧倾装置。
背景技术
海上强风、巨浪等危险因素导致船舶在航行时发生倾斜而侧翻,造成恶性事故。倾斜发生后,目前多采用在船底设置有空舱或将船舶防倾斜装置安装在船体的外侧,但空舱在船体倾斜超过一定的角度时反而加速船体的倾斜翻转,而防倾斜装置增大了船舶航行时的阻力,需要更大动力带动船舶行使,降低了船舶防倾斜装置的实用性。
目前已存在的与本发明相近的技术主要是放置于船舶的舱室内,利用气囊充气展开占据舱室内部空间的思路,减少舱室内部进水量,并利用充气后气囊对舱室顶部有竖直向上的浮力,减缓因舱室内部进水量超过承载而造成的船体倾斜和下沉进程。
当气囊充气时,其褶皱会影响充气流量,或因海上风浪过大,气囊不能顺利展开而造成气囊局部憋压。若气囊长时间暴露空气中,易发生老化,还会受到海水的侵蚀。已有装置仅靠复合性材料、安全阀进行处理并不周全,因此在舷侧布置可折叠充气展开减阻防侧倾装置,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处理,实现气囊的安全使用。同时由于现有装置不是有针对性的解决船舶侧倾之后的问题,导致装置的工作效率很低。因此,现有装置在使用范围和效果上存在很大局限性。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舷侧可折叠充气展开减阻防侧倾装置。
本发明舷侧可折叠充气展开减阻防侧倾装置,在有效保证了船舶倾斜装置的实用性的基础上使船舶保持在侧倾但平稳的状态,倾斜不会再恶化,为船上人员提供足够的逃生时间,且该装置使用方便,轻便快捷,可重复使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舷侧可折叠充气展开减阻防侧倾装置,
舷顶列板设置于舷侧围栏顶部,宽度大于舷侧围栏,即舷顶列板两端均横向凸出于舷侧围栏;
位于舷顶列板上设置有气囊,气囊通过气囊包裹于舷顶列板外部,两端部分缠卷后设置于舷顶列板的下端面;
气囊所连接的充气系统的充气按钮设置在上层建筑的四周。
进一步的,在船体上设置有倾斜传感器,倾斜传感器的信号电路与气囊控制装置的控制电路连通;
倾斜传感器检测船体倾斜程度大于等于设定危险值时,其信号电路与船体的警示电路连通,并且直接控制气囊1的控制装置直接充气,以防止人操作不及。
本发明布置在船舷顶部,并且其根部分别固定在舷顶列板和内壁上,不使用时折叠收紧。一旦船舶发生超大倾角侧倾时,按动按钮,气囊充气展开,包裹在船舷上绕船一周。由于气囊体积大,充气展开后在整个船体的船舷上形成了环形包裹,从外观上看,似给整个船舶带上了巨型游泳圈。舷侧继续发生侧倾,气囊与水面接触时,气囊减缓船舶侧倾发生速度,阻碍水进入船体,使船舶保持在侧倾但平稳的状态,侧倾不再恶化,给船上人员提供逃生的时间。根据船侧倾分析计算出气囊体积的要求,气囊和舷顶列板的固定方式采用缠卷压紧封堵方式进行水密连接。设置多个启动按钮,防止因一侧倾斜而无法触碰按钮,有效的保证气囊及时充气。
较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006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防沉渔船
- 下一篇:一种船舶防沉报警应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