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6-氨基-1-己醇的合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00673.3 | 申请日: | 2019-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304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5 |
发明(设计)人: | 陆军;左美娟;刘明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华道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13/02 | 分类号: | C07C213/02;C07C215/08 |
代理公司: | 苏州诚逸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13 | 代理人: | 曹孝陈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氨基 己醇 合成 氯磺酰异氰酸酯 氨基甲酸 己二醇 羟己基 催化作用 反应条件 合成步骤 合成路线 目标产物 脱保护基 最终产物 三级胺 一锅法 收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6‑氨基‑1‑己醇的合成方法,以氯磺酰异氰酸酯和1,6‑己二醇为主原料,“一锅法”合成6‑氨基‑1‑己醇,合成路线如下:其合成步骤具体包括:(1)在三级胺的催化作用下,氯磺酰异氰酸酯和一级醇反应生成伯吉斯试剂,再加入1,6‑己二醇生成中间体6‑羟己基氨基甲酸;(2)将步骤(1)中合成的中间体6‑羟己基氨基甲酸不经分离,直接脱保护基得到目标产物‑氨基‑1‑己醇。本发明所涉及的合成方法成本较低,反应条件简单,反应步骤少,时间短,最终产物6‑氨基‑1‑己醇的纯度和收率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中间体合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6-氨基-1-己醇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6-氨基-1-己醇,室温为白色至淡黄色针状晶体或粉末固体,熔点为58-60℃,沸点为225℃;是一个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它同时含有羟基和氨基二个官能团,因此具有醇和胺的反应活性,可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表面活性剂和材料等方面的产品生产。
据文献报道,6-氨基-1-己醇的合成方法有六亚甲基亚胺高温高压水解法、正己胺氯化水解法、6-氯己基异氰酸盐高温高压水解法、1,6-己二醇和1,6-己二胺的高温置换法、6-羟基己氰加氢还原法、6-氨基己酸直接还原法、1,6-己二醇和氨的高温高压转化法等,这些方法普遍不能够适用于工业化生产,迄今还没有理想的工业化生产工艺。
专利CN105622436A公开了以碳酸钙为催化剂,在270-290℃高温和150-180MPa高压的反应条件下,将1,6-己二醇、氨和氢气混合反应1.5-2小时可以制备6-氨基-1-己醇。专利CN108976137A报道了类似的工作,在含铈的镍催化剂作用下,将1,6-己二醇、氨和氢气在200-220℃高温和4-5MPa高压的反应条件下,反应1-2小时制备6-氨基-1-己醇。
以上两种方法均为1,6-己二醇和氨的高温高压转化法,反应条件苛刻,较难满足,且有安全隐患,严重限制了6-氨基-1-己醇的工业化生产。因此,开发一种高效、安全的合成6-氨基-1-己醇的方法并实现其工业化生产是非常有意义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合成6-氨基-1-乙醇的合成方法存在反应条件苛刻,较难满足,且有安全隐患等缺陷,进而提供一种简单方便、安全高效的合成6-氨基-1-乙醇的合成方法,并能够实现其工业化生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6-氨基-1-己醇的合成方法,以氯磺酰异氰酸酯和1,6-己二醇为主原料,“一锅法”合成6-氨基-1-己醇,合成路线如下:
其合成步骤具体包括:
(1)在三级胺的催化作用下,氯磺酰异氰酸酯和一级醇反应生成伯吉斯试剂,再加入1,6-己二醇生成中间体6-羟己基氨基甲酸;
(2)将步骤(1)中合成的中间体6-羟己基氨基甲酸不经分离,直接脱保护基得到目标产物-氨基-1-己醇。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氯磺酰异氰酸酯:一级醇:三级胺的摩尔质量比为:1.1~1.5:1.1~2:1.1~2:1。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1)中的反应温度为0-85℃。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1)中的反应温度为0-50℃。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1)中所用的三级胺是以下物质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三乙胺、三丙胺、三丁胺、N,N-二乙基异丙胺、甲基吗啉、N,N-二甲基苯胺;所采用的醇是以下物质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甲醇、乙醇、正丙醇、正丁醇、叔丁醇、苄醇、4-甲氧基苄醇。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三级胺为三乙胺、N,N-二乙基异丙胺、甲基吗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华道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华道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006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