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室外空气热交换器调节气温、湿度及水温的调控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00693.0 | 申请日: | 2019-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954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董少乐;伦婉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恒泽节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0003 | 分类号: | F24F1/0003;F24F5/00;F24F13/30;F25B13/00;F25B4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4 | 代理人: | 艾晶 |
地址: | 中国香港新界沙田香港科学*** | 国省代码: | 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使用 室外 空气 热交换器 调节 气温 湿度 水温 调控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室外空气热交换器调节气温、湿度及水温的调控系统:包含空气调节装置,换热装置和室外空气热交换器,所述空气调节装置包含:气体回收装置、气体制冷除湿装置、气体供应装置及压缩机单元;所述气体制冷除湿装置、压缩机单元串联一第一换热装置形成冷媒系统;所述室外空气热交换器并联至冷媒系统;所述调控系统基于室内湿度、水温和/或室温的不同设定值而启用,尤其是利用室外空气热交换器的吸热和散热功能,以对水温和/或室温进行调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和能源利用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带有室外空气热交换器的双向循环调控系统。
背景技术
室内空气调节多使用蒸发器,蒸发器中的制冷盘管对湿度高的室内气体或混合了室外气体的混合气体进行除湿降温,并将制冷盘管处吸收的热量传递至加热盘管处,对降温后的空气进行重新加热,作为除湿空气返回室内空间。此除湿过程,制冷剂循环回收潜热,将冷空气重新加热,然后供应至室内。蒸发器中制冷盘管处吸收的热量还可以引至水换热装置,加热大厦内的水或泳池内的水。当大厦内的气温和水温均达到要求时,可以使用室外空气热交换器排热,释放除湿过程中回收的多余热量。
但冬天,尤其是湿度满足要求,且低于预期值时,无法利用上述除湿过程来产生潜热,室内气体温度和水温的提升需要使用辅助电加热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室外空气热交换器调节气温、湿度及水温的调控系统。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首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室外空气热交换器调节气温、湿度及水温的调控系统,其中:包含空气调节装置,换热装置和室外空气热交换器;所述空气调节装置依次包含:气体回收装置、气体制冷除湿装置、气体供应装置及压缩机单元;所述气体制冷除湿装置、压缩机单元串联一第一换热装置形成冷媒系统;所述室外空气热交换器并联至冷媒系统;所述调控系统于室内湿度低于设定值时启用,即:当室内湿度低于设定值,水温和/或室温低于设定值,所述室外空气热交换器吸热模式开启,室外空气热交换器中的冷媒自室外空气热交换器通至压缩机单元,于压缩机单元内所述冷媒转换为热媒,热媒通至换热装置,通过第一换热装置对水温和/或室温进行升温调整。
其中,当室内湿度低于设定值,水温和/或室温高于设定值,所述室外空气热交换器散热模式开启,室外空气热交换器中的冷媒进行室外空气散热,散热后的所述冷媒通至换热装置,通过第一换热装置对水温和/或室温进行降温调整。
其中,当室内湿度高于设定值,水温和/或室温低于设定值,除湿热泵模式开启,所述冷媒通过所述气体制冷除湿装置吸热,吸热后的冷媒通至压缩机单元,于压缩机单元内所述冷媒转换为热媒,热媒通至换热装置,通过第一换热装置对水温和/或室温进行升温调整。
其中,当室内湿度高于设定值,水温和/或室温高于设定值,除湿热泵模式开启,所述冷媒通过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和/或所述气体制冷除湿装置对水温和/或室温进行降温调整,吸热后的冷媒通至压缩机单元,于压缩机单元内所述冷媒转换为热媒,所述热媒通至所述室外空气热交换器进行室外空气散热。
其中,所述第一换热装置为设置于空气调节装置中的气体再热装置;所述冷媒系统并联一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连接至水系统或水塔。
基于上述方案,还包含有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四通阀及储液筒;
所述压缩机单元连接至第一三通阀入口,所述第一三通阀的出口一连接至所述气体再热装置入口;所述第一三通阀的出口二连接至一四通阀入口,所述四通阀依次包含第一出口、第二出口及第三出口;
所述四通阀第一出口连接至室外空气热交换器,四通阀第二出口连接至压缩机,四通阀第三出口连接至水换热装置;
所述室外空气热交换器、气体再热装置、第二换热器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储液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恒泽节能有限公司,未经恒泽节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006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