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常规油气藏加密井有利加密时间窗口确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00710.0 | 申请日: | 2019-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541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发明(设计)人: | 朱海燕;宋宇家;赵亚溥;唐煊赫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3/26 | 分类号: | E21B43/26;E21B49/00;G06F17/50 |
代理公司: | 51218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袁英<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610059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密井 加密 时间窗口 地应力 压裂 三维 非常规油气藏 数值模拟模型 应力场变化 变化模型 单井产能 地应力场 加密区域 开发过程 孔隙压力 目标区域 生产过程 水力压裂 网格模型 页岩油气 采收率 压裂井 页岩气 产能 四维 延展 分析 地质 开发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本发明涉及一种非常规油气藏加密井有利加密时间窗口确定方法,他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储层地质网格模型;S2、建立水力压裂延展模型;S3、建立三维页岩气藏数值模拟模型,计算生产过程中储层孔隙压力场;S4、建立三维地应力模型;S5、建立目标区域四维动态地应力场变化模型;S6、计算不同时间应力场变化;S7、不同时间下的加密井压裂模拟;S8、不同时间加密后产能分析,并确定加密时间窗口确定。本发明有益效果是:能够针对页岩油气藏特性,反映压裂井开发过程中地应力变化,分析不同时间下加密井压裂及生产的效果,为加密井选择合适的开发时间,尽可能地提高加密区域的单井产能和区域采收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与天然气开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常规油气藏加密井有利加密时间窗口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油气资源依然在我国能源安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非常规资源在我国油气生产领域所占比重逐渐增加,尤其是页岩油气资源,而如何合理高效开发这类油气藏资源已成为目前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我国页岩气藏开发已经历从勘探逐步转入开发阶段,目前已初具规模,为了保证区块产量供给,国内已经逐步开始井间加密等增产稳产开发方案探索与研究。
水平井钻井工艺及压裂增产工艺是目前页岩气藏开发的两大重要工艺技术,而充分发挥工艺优势、提高增产措施效果的核心在于建立有利的裂缝网络体系,改善储层油气渗流条件。因此充分考虑地层应力变化,掌握裂缝扩展规律,选择合适地应力条件和开发时机是提高页岩气藏储层的关键。
一般来说储层地应力场只能较为准确的反映某一时刻的地应力状态,而随着油气井的生产/注入开发,由于储层流体的变化及储层岩石的各向异性和非均质性,储层地应力会发生非线性和不规律的变化。在不同的地应力场条件下,某一位置处的加密井水力压裂改造时,其裂缝网络展布、压裂改造范围、缝网复杂程度、改造区内渗流通道改造效果是不同的。同时不同时间,加密井储层改造区域的产能条件也会发生变化,这会导致区域生产井产量及采收率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区域的开发效果。因此,亟待提出一种页岩气储藏有利时间加密窗口确定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在于针对页岩气藏开发过程中,在水平井水力压裂施工条件下,模拟不同生产注入时期储层孔隙压力、应力场变化,从而指导水平井井网有利加密时间窗口优选的供的页岩气藏有利加密时间窗口确定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非常规油气藏加密井有利加密时间窗口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S1、根据页岩气藏储层构造层面数据、储层物性数据、岩石力学数据,建立目标区域地质网格模型,通过属性粗化、插值计算方法,计算三维地质网格模型属性。
S2、在S1模型基础上,根据目标井压裂设计或施工数据,分析、模拟三维水力压裂缝网扩展分布规律,计算水力压裂缝网属性。
S3、在S1和S2模型基础上,结合储层温压参数、流体高压物性参数、相渗参数、吸附解吸参数,建立数值模拟模型,预测气井不同生产制度下,储层在不同时期的三维孔隙压力场,或利用各井历史生产数据,进行气井产能历史拟合,模拟不同时期储层三维孔隙压力场。
S4、在S1模型基础上,建立研究区域地层三维地应力模型,采用插值算法将地质模型力学相关参数赋值到三维地应力模型中,并利用应力平衡法修正应力场分布模型,形成初始三维地应力场。
S5、利用气藏数值模拟所得不同生产时间的三维孔隙压力场结果作为不同计算时间步长的边界条件,以初始三维地应力场为初始条件,建立目标区域四维动态地应力场变化模型。
S6、在S5中动态地应力模型基础上进行渗流-应力耦合迭代计算,分析目标区域的地应力、地层位移、体积应变率以及孔隙压力动态孔弹性参数的变化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理工大学,未经成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007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