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的高电导率电极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00971.2 | 申请日: | 2019-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923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发明(设计)人: | 井芳;王艳红;李会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井芳 |
主分类号: | A61B5/0492 | 分类号: | A61B5/0492;B22F1/00;B22F3/02;C22C1/04;C22C9/00;C08L23/06;C08L83/07;C08K5/5465;C08K3/36;C08K3/22;C08F255/02;C08F283/12;C08F28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赵红霞 |
地址: | 2626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极本体 高电导率 诱发电位 肌电图 电极 绝缘层 合金 三甲基溴化铵 羧基碳纳米管 二茂铁乙炔 互连导线 质量比 包覆 电磁屏蔽作用 表面绝缘层 导电率 电连接 触感 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的高电导率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本体、互连导线及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覆或部分包覆于所述电极本体的外侧;所述互连导线与电极本体电连接;所述电极本体是由合金Mo‑Cu‑Hf‑Nd、羧基碳纳米管、二茂铁乙炔、(二茂铁甲基)三甲基溴化铵复合而成;所述合金Mo‑Cu‑Hf‑Nd、羧基碳纳米管、二茂铁乙炔、(二茂铁甲基)三甲基溴化铵的质量比为1:(0.1‑0.3):(0.02‑0.04):0.02;所述合金Mo‑Cu‑Hf‑Nd中Mo、Cu、Hf、Nd的质量比为(1‑3):(80‑90):(0.1‑0.2):(0.05‑0.1)。本发明公开的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的高电导率电极导电率更高,表面触感更佳,另外,表面绝缘层还具有电磁屏蔽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的高电导率电极。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生活节奏的逐步加快,来自生活、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这些神经系统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为了对这类疾病进行科学诊断和对症治疗,需要得到精准的肌电图。肌电图是应用电子学仪器记录肌肉静止或收缩时的电活动,及应用电刺激检查神经、肌肉兴奋及传导功能的方法,通过此检查可以确定周围神经、神经元、神经肌肉接头及肌肉本身的功能状态。
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是一种检测精准肌电图的仪器,它常常用于确定周围神经肌肉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及可疑病变,检出亚临床病灶,对病损精确定位,对周围神经疾病、脊髓病、脱髓鞘病、颈椎病、糖尿病、各类神经损伤、康复治疗评价、感觉及运动功能评价等的诊察确定。
电极是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的关键部件之一,性能优异的电极材料是电极更好地获取信号,从而优化测试结果,提高诊断正确性的有力保障。理想的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电极材料需要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这样才能将非平稳的微弱肌电信号尽可能完整地传入信号处理端,除此之外,由于其与皮肤属于直接表面接触,对电极的表面触感也有更高的要求。
因此,开发一种导电率更高,表面触感更好,与皮肤接触更紧密,不容易脱落的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电极符合市场需求,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的高电导率电极,该电极电导率高,微弱的表面肌电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损耗小、感染少,表面触感好,与皮肤接触更紧密,不容易脱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的高电导率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本体、互连导线及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覆或部分包覆于所述电极本体的外侧;所述互连导线与电极本体电连接;所述电极本体是由合金Mo-Cu-Hf-Nd、羧基碳纳米管、二茂铁乙炔、(二茂铁甲基)三甲基溴化铵复合而成;所述合金Mo-Cu-Hf-Nd、羧基碳纳米管、二茂铁乙炔、(二茂铁甲基)三甲基溴化铵的质量比为1:(0.1-0.3):(0.02-0.04):0.02;所述合金Mo-Cu-Hf-Nd中Mo、Cu、Hf、Nd的质量比为(1-3):(80-90):(0.1-0.2):(0.05-0.1)。
进一步地,所述电极本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合金Mo-Cu-Hf-Nd的制备:按照质量比将Mo、Cu、Hf、Nd混合,后置于中频真空感应熔炼炉进行熔炼,得到Mo-Cu-Hf-Nd,其中,熔炼过程中,热处理温度为1100℃~1200℃,烧结时间为3~5小时;
步骤S2、制粉:将经过步骤S1制备得到的Mo-Cu-Hf-Nd依次经过氢破法破碎、气流磨粉化为平均粒径为3~8μm的合金粉;
步骤S3、压制成型:将经过步骤S2制得的合金粉、羧基碳纳米管、二茂铁乙炔、(二茂铁甲基)三甲基溴化铵混合均匀后,球磨,以15MPa~18MPa压制成型,得到电极本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井芳,未经井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009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