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数据增广和卷积神经网络的银行卡卡号自动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00994.3 | 申请日: | 2019-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145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王琼;郭佑栋;柏洁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V20/62 | 分类号: | G06V20/62;G06V10/26;G06V30/19;G06V10/764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马鲁晋 |
地址: | 2100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数据 增广 卷积 神经网络 银行卡 自动识别 方法 | ||
1.一种基于数据增广和卷积神经网络的银行卡卡号自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步骤1、对银行卡卡号区域图像进行切割,获取单字符图像,对每幅单字符图像进行多次数据增广得到若干单字符图像,所述若干单字符图像构成训练样本,具体方法为:
步骤1-1、对每张银行卡卡号区域图像进行3次分割,具体分割方式分别为:四等分平均切割,随机左偏2到5个像素切割,随机右偏2到5个像素切割,随机左偏切割时,切割出来的最左部分缺少的几列像素由最右部分多出的几列像素补上,随机右偏切割时,切割出来的最右部分缺少的几列像素由最左部分多出的几列像素补上;
步骤1-2、将单字符图像与背景图像进行融合,具体融合方法为:两张图像设定固定权重相加,以及将两张图像各部分分别设置成不同权重相加,根据需求,一张单字符图片按照不同权重融合成多张;
步骤1-3、对背景融合后的单字符图像添加噪音,将添加噪音后的单字符图像以及步骤1-1中原本的单字符图像作为训练样本;
步骤2、将训练样本输入残差神经网络分类模型对其进行训练,获得单字符图像分类器;
步骤3、提取待识别银行卡图片的单字符图像,将单字符图像输入单字符图像分类器得到分类结果,将分类结果进行组合得到银行卡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据增广和卷积神经网络的银行卡卡号自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基于残差神经网络的分类器包括5个串联在一起的残差块,每个残差块包括3个卷积层,每一卷积层的卷积结果经过ReLU激活函数后进入下一卷积层,最后一层卷积层的卷积结果加上本残差块的输入作为下一层残差块的输入,最后一个残差块的输出结果进入一个softmax十分类器,输出其属于十类中的每一类的概率,取概率最大的一类作为分类器判别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据增广和卷积神经网络的银行卡卡号自动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提取待识别银行卡图片的单字符图像的具体方法为:
步骤3-1、利用霍夫变换将银行卡在图像中的倾斜角调整为水平;
步骤3-2、利用霍夫变换线定位到银行卡的矩形区域,提取出银行卡图像,消除拍摄背景;
步骤3-3、利用黑色像素所占比例判别银行卡的卡号字符类型,若是凸起型,利用十字形的核对银行卡的灰度图进行形态学开运算得到开运算图,将灰度图减去开运算图的差分图消除银行卡上的图案纹理,留下字符纹理;对差分图进行OTSU二值化获得二值图,将二值图对纵坐标进行投影,定位到卡号所在的纵轴区域,对纵轴区域向横坐标进行投影位到银行卡卡号区域图像,按照固定的字符长度分割出单个字符图像;若是黑体卡片,对步骤3-2提取的银行卡图像的灰度图进行中值滤波得到滤波图,对滤波图进行全局阈值分割得到二值图,将二值图对纵轴进行投影,提取出纵轴区域,再对纵轴区域向横轴进行投影,截取出卡号所在位置的长条形区域图,将长条形区域图像向横轴投影分割出由字符组成的小区域,消除小区域之间的空白部分,按照固定的字符长度分割出单个字符图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0099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