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阻水防结冰电缆护套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01700.9 | 申请日: | 2019-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525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发明(设计)人: | 周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钒波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5/04 | 分类号: | C08L75/04;C08L27/18;C08L33/02;C08K13/02;C08K3/04;C08K5/03;C08F220/04;C08F230/08 |
代理公司: | 34143 合肥东信智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凌云<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230000安徽省合肥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护套料 碳纳米管 阻水 含氟丙烯酸 烯烃基 结冰 粉体 硅烷 聚氨酯树脂 聚四氟乙烯 抗紫外线剂 耐化学腐蚀 电缆护套 护套材料 耐油性能 渗透通道 渗透作用 阻水性能 低表面 防结冰 硅树脂 抗氧剂 水分子 重量份 阻燃剂 护套 微孔 填充 制备 聚合 阻挡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阻水防结冰电缆护套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电缆护套料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聚氨酯树脂50‑60、聚四氟乙烯8‑10、含氟丙烯酸14‑16、烯烃基硅烷6‑8、碳纳米管粉体2‑6、阻燃剂10‑12、抗氧剂0.6‑0.8、抗紫外线剂0.6‑1。本发明的电缆护套料采用含氟丙烯酸和烯烃基硅烷聚合,利用氟、硅树脂的低表面性能,使得电缆护套具有良好的阻水性能,进而起到抗结冰的作用,同时也具有优异的耐化学腐蚀、耐油性能;另外,通过添加碳纳米管粉体,使碳纳米管对护套材料本身的微孔进行填充,阻挡了水分子的渗透通道,进而起到阻水抗渗透作用,进一步提高护套的阻水和抗结冰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护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阻水防结冰电缆护套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使我国的电力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为电力工业相配套的电工行业,尤其是电线电缆行业的发展,电线电缆已经从单纯的电力传输向多功能化发展,即根据不同用途分别被附加了一些新的特性,随着对绝缘吸水和水树的研究及认识的加深,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防水性能对中高压电线电缆的重要性,因此各种型式的阻水型电缆应运而生。
水分和潮气对电力电缆影响是极其缓慢的,反映性能恶劣的时效也是漫长的,而且影响的机理也是错综复杂。水分浸入到电缆中后主要影响的是电缆的导体和绝缘。就导体而言,水分浸入就会导致导体氧化,从而增大了导体电阻、增加了输电线路的能量损耗;就绝缘而言,水分子很容易渗透到电缆料无定形相的空隙和晶相的晶界缺陷中,吸水后会产生水树,使得运行中的电缆发生击穿而损坏,大大缩短电缆寿命,因此电力电缆阻水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愈发重要。
在我国电线电缆的阻水结构主要是通过增加防水护层以达到防止水分透过护套渗入到绝缘层的目的,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在聚氯乙烯外护套内挤包一层中高密度聚氯乙烯内护套或纵包一层铝塑复合带作为纵向阻水隔离套。目前用于电缆中的阻水材料主要有填充膏,热熔胶及阻水带等。阻水填充膏和热熔胶均属于静态被动性阻水材料,生产工艺复杂,效率低,并且使用填充膏会给施工带来很大的不便;而传统的主动阻水材料虽然相比静态阻水材料,有着工艺简单、施工方便并且生产效率较高的优点,但也存在吸水凝胶粘度不强,吸水阻水性欠佳,使用寿命较短等问题。基于此,如何设计一种阻水性好、制备工艺简单的阻水防结冰电缆护套料及其制备方法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阻水性好、制备工艺简单的阻水防结冰电缆护套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阻水防结冰电缆护套料,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聚氨酯树脂50-60、聚四氟乙烯8-10、含氟丙烯酸14-16、烯烃基硅烷6-8、碳纳米管粉体2-6、阻燃剂10-12、抗氧剂0.6-0.8、抗紫外线剂0.6-1。
优选的,所述阻燃剂为十溴二苯乙烷,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抗紫外线剂为UV 531紫外线吸收剂。
一种阻水防结冰电缆护套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含氟丙烯酸与烯烃基硅烷单体共聚,得到共聚物;
b.将聚氨酯树脂、聚四氟乙烯和步骤a中共聚物混合,加热至55-65℃,保温6-8min;
c.加入碳纳米管粉体、阻燃剂、抗氧剂、抗紫外线剂,混合均匀后继续保温6-8min,然后置于密炼机中混炼,得到混炼料,将混炼料置于挤出机中挤出造粒,得到粒料,最后将粒料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挤出造粒,即得阻水防结冰电缆护套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钒波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钒波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017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