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温度检测装置的连接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03482.2 | 申请日: | 2019-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982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泓吟;刘玉达;朱恺;史汝海;王随亚;王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均胜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宁波均胜群英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1/14 | 分类号: | G01K1/14;G01K1/16;G01K1/08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叶涓涓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热 温度检测装置 测温部件 弹片 连接组件 测量 传感器 基板 减小 自动化生产 传导电流 导电部件 导热效率 绝缘问题 绝缘效果 实时检测 线路板 传热 绝缘部 印制板 测温 插座 带电 焊接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其内设置有温度检测装置的连接组件,包括基板、至少一个用于传导电流的待测温部件、至少一个用于与待测温部件相接触的导热弹片、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所述导热弹片和温度检测装置分别设置在基板不同面上,导热弹片和温度检测装置之间具有导热部,导热部和温度检测装置之间具有绝缘部。发明能够实时检测插座中待测温部件的温度,传热速度快效果好,通过导热部减小了因印制板导热效率低带来的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减小在不同环境温度下测量的误差。同时,本发明提供的两种方式均解决了传感器和带电待测温导电部件之间的绝缘问题,绝缘效果好。由于传感器焊接在线路板上,大大提高了自动化生产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气元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具有温度检测装置的连接组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行业飞速发展,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的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 在电动汽车上的充电插座(本发明所指的连接组件即为充电插座)上,由充电时大电流通过 接触器引起的温升问题不容忽视。因此,很多厂家开发了在汽车充电插座中的温度检测方案, 即在充电插座中布置温度传感器,测量接触器的温度,检测到的信号传递给充电控制系统。
在现在温度检测方案中,一种是在传感器外包裹绝缘材料,然后把传感器固定在插座中 的连接器端子上来测量接触器的温度,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传感器大多需 要手工安装,大大提高了制造成本。还有一种方案是线路板和端子通过弹性的铜片接触,传 感器焊接在线路板上,与铜片保持一定距离,热量被传导至线路板,传感器测量插座中线路 板的温升,这种方案的缺点是线路板导热性较差,且环境温度的变化对温度测量的结果影响 较大,传感器在线路板上无法精确测量端子的温度,同时,如果传感器与铜片设置过近,则 可能有导电风险,而过远时则会进一步降低测量精度。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其内设置有温度检测装置的连接组件,通过弹片和 线路板内部设置的传热结构向传感器传导热量,提高测量精度,同时传感器与传热导电部件 分别设置在线路板的两侧,绝缘效果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具有温度检测装置的连接组件,包括基板、至少一个用于传导电流的待测温部件、至少 一个用于与待测温部件相接触的导热弹片、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所述导热弹片和温度检 测装置分别设置在基板不同面上,导热弹片和温度检测装置之间具有导热部,导热部和温度 检测装置之间具有绝缘部。
进一步的,所述基板为线路板,线路板上设置有导热弹片的一面设置有若干盲孔,盲孔 与导热弹片直接或间接连接,盲孔内壁覆盖有导热层。
进一步的,所述基板采用导热材料制成,温度检测装置与基板之间具有绝缘层。
进一步的,安装时所述导热弹片被拉伸或被挤压并具有弹性恢复力。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弹片为弹性铜片。
进一步的,温度检测装置固定在基板反面与导热弹片位置相对应处。
进一步的,导热弹片和基板之间设有第一焊盘,温度检测装置和基板之间设有第二焊盘。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检测装置为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待测温部件为端子。
进一步的,还包括至少一个待测电部件和固定在基板上的至少一个导电弹片,导电弹片 与待测电部件相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盲孔底部与温度检测装置之间设置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和盲孔底部之 间设置有一层铜箔。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层为铜制镀层。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材料为金属或陶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均胜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宁波均胜群英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均胜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宁波均胜群英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034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