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气利用系统及热风熔炼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04866.6 | 申请日: | 2019-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203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施国华;陈晓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刘翔 |
地址: | 201999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热模块 废气利用系统 废气 供气模块 热风熔炼 热量传递 燃烧 烟气 废气回收利用 废气燃烧 社会意义 燃烧法 余热 送入 点燃 释放 节约 能源 污染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废气利用系统及热风熔炼设备,包括燃烧模块、换热模块及供气模块,所述燃烧模块与所述换热模块连接,用于接收并点燃废气,再将燃烧后产生的烟气送入所述换热模块,所述供气模块与所述换热模块连接,用于向所述换热模块提供第一气体,所述换热模块将所述烟气的热量传递给所述第一气体,并使所述第一气体达到最终预定温度后进行利用。本发明提供的废气利用系统通过燃烧法对废气进行处理,既能够将废气回收利用,避免了废气直接释放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能有效利用废气燃烧后产生的余热,将热量传递给第一气体以使第一气体达到最终预定温度进行利用,达到了节约能源的目的,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冶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废气利用系统及热风熔炼设备。
背景技术
热风熔炼设备是一种可回收含铁含锌等固定废弃物的设备,含铁含锌等固定废弃物经预处理后可配合粘结剂及焦粉制成小球颗粒,然后在热风熔炼设备还原熔炼成铁水,同时会产出煤气等副产品。目前,热风熔炼设备产生的煤气的回收方案均采用未燃法,即将熔炼产生的废气先引入除尘器进行粗除尘,然后进入废气洗涤塔进行降温和除尘,之后进入洗涤器进行精除尘并进一步降温,再经脱水器脱水后,剩余的煤气可输入全厂煤气管网中。
由于未燃法需设置除尘装置及废气利用系统(包括净化设备、废气柜、加压机、污泥处理)等结构,占地面积较大,同时在操作上需设置防爆和防中毒装置,投资较大,很多工厂无法达到条件。并且,有些工厂不需要富裕煤气,也没有相关工序可以利用多余的煤气,只能释放在空气中,既浪费了能源又污染了环境。因此,采用其他途径回收热风熔炼设备产生的煤气并加以利用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气利用系统,利用燃烧法对废气进行处理,既能够将废气回收利用,避免了废气释放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能有效利用废气燃烧后产生的余热,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废气利用系统,包括燃烧模块、换热模块及供气模块,所述燃烧模块与所述换热模块连接,用于接收并点燃废气,再将燃烧后产生的烟气送入所述换热模块,所述供气模块与所述换热模块连接,用于向所述换热模块提供第一气体,所述换热模块将所述烟气的热量传递给所述第一气体,并使所述第一气体达到最终预定温度后输出。
可选的,所述燃烧模块包括燃烧沉降室及第一鼓风机,所述第一鼓风机将第二气体送入所述燃烧沉降室中以助燃,所述燃烧沉降室用于接收并点燃所述废气,并沉降燃烧产生的含尘颗粒。
可选的,所述第一气体及所述第二气体均为含氧气体。
可选的,所述供气模块包括第二鼓风机,所述第二鼓风机用于将所述第一气体送入所述换热模块中。
可选的,所述换热模块包括:
冷却单元,与所述燃烧模块连接,用于接收并冷却所述烟气;
换热单元,与所述冷却单元及所述供气单元连接,用于接收冷却后的烟气和所述第一气体并将所述烟气的热量传递给所述第一气体,以使所述第一气体达到最终预定温度后输出。
可选的,从所述燃烧模块中流出的烟气的温度介于1000℃至1200℃之间,冷却后的所述烟气的温度介于750℃至800℃之间。
可选的,所述换热单元包括第一空气预热器及第二空气预热器,所述第一空气预热器与第二空气预热器通过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连接,所述第一空气预热器与所述冷却单元连接以从所述冷却单元中接收冷却后的烟气并将所述烟气通过所述第一通道传递给所述第二空气预热器;所述第二空气预热器与所述供气单元连接,以从所述供气单元中接收所述第一气体并将所述烟气的热量传递给所述第一气体,以使所述第一气体达到第一预定温度,所述第二空气预热器将所述第一预定温度的第一气体通过所述第二通道传递给所述第一空气预热器,所述第一空气预热器将所述烟气的热量传递给所述第一预定温度的第一气体,以使所述第一气体达到最终预定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048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