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F形造型生产线、生产方法及V法铸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05280.1 | 申请日: | 2019-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706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逄宗刚;周永航;黄福祯;周天波;逄锴悦;张志强;朱晓霞;逄增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盛美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03 | 分类号: | B22C9/03;B22C25/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赵敏玲 |
地址: | 266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造型 生产线 生产 方法 铸造 | ||
1.一种F形造型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上配合有沿其移动的第一振实台,所述第二导轨上配合有沿其移动的第二振实台,沿第一导轨延伸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输送工位、第二输送工位、扣空箱工位、加砂工位和起模、翻箱、合箱工位,沿第二导轨延伸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三输送工位、第四输送工位、扣空箱工位、加砂工位和起模、翻箱、合箱工位;
上负压箱包括第一上负压箱和第二上负压箱,下负压箱包括第一下负压箱和第二下负压箱;所述第一振实台用于接收第一输送工位输送的第一上负压箱或第二输送工位上输送的第二上负压箱,并带动第一上负压箱或第二上负压箱依次经过扣空箱工位进行扣空箱、加砂工位进行加砂最后输送到起模、翻箱、合箱工位;所述第二振实台用于接收第三输送工位输送的第一下负压箱或第四输送工位上输送的第二下负压箱,并带动第一下负压箱或第二下负压箱依次经过扣空箱工位进行扣空箱、加砂工位进行加砂最后输送到起模、翻箱、合箱工位;
上负压箱和下负压箱分别对应一套模具的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第一上负压箱和第一下负压箱采用第一模具,第二上负压箱和第二下负压箱采用第二模具,所述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为不同铸件的模型;
所述起模、翻箱、合箱工位设有机械手,所述机械手用于对下负压箱进行起模并翻箱,对上负压箱进行起模并将其与翻箱后的下负压箱进行合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F形造型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起模、翻箱、合箱工位后还设有合箱车,所述第一下负压箱和第一上负压箱在合箱车上进行合箱;第二下负压箱和第二上负压箱在合箱车上进行合箱。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F形造型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输送工位、第二输送工位、第三输送工位和第四输送工位分别对应包括第一辊道、第二辊道、第三辊道和第四辊道,第一辊道用于输送第一上负压箱,第二辊道用于输送第二上负压箱,第三辊道用于输送第一下负压箱,第四辊道用于输送第二下负压箱。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F形造型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道和第二辊道上方还设有第一覆膜器,所述第一覆膜器用于将固定在上负压箱的上模具进行覆膜,所述第三辊道和第四辊道上方还设有第二覆膜器,所述第二覆膜器将用于固定在下负压箱的下模具进行覆膜。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F形造型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道和第二辊道的侧面分别设有一个第一负压小车和第二负压小车,所述第一负压小车连接对应的第一辊道上的第一上负压箱;所述第二负压小车连接对应的第二辊道上的第二上负压箱,用于抽真空使膜紧贴在上模具上;所述第三辊道和第四辊道的侧面分别设有一个第三负压小车和第四负压小车,所述第三负压小车连接对应的第三辊道上的第一下负压箱;所述第四负压小车连接对应的第四辊道上的第二下负压箱,用于抽真空使膜紧贴在下模具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F形造型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扣空箱工位包括一条空箱辊道,所述空箱辊道设有收集端和扣箱端,所述收集端位于远离第二输送工位的一端,用于收集空箱,所述扣箱端位于靠近第二输送工位的一端,用于将第一空箱扣放在位于第一振实台的上负压箱上和将第二空箱扣放在位于第二振实台的下负压箱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F形造型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砂工位设有雨淋加砂装置,所述雨淋加砂装置包括位于轨道上部的两个出料口,所述两个出料口分别对应第一振实台上扣空箱后的上负压箱和第二振实台上扣空箱后的下负压箱,所述出料口用于将造型砂注入上负压箱和空箱组成的开口空腔和下负压箱和空箱组成的开口空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F形造型生产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抽真空装置和第二抽真空装置,所述第一振实台用于将加砂后的上负压箱上的造型砂振实,所述第一抽真空装置连通上负压箱对应空箱的侧面通道,用于将加砂覆盖背膜后的空箱进行抽真空使造型砂成型;所述第二振实台用于将加砂后的下负压箱上的造型砂振实,所述第二抽真空装置连通下负压箱对应空箱的侧面通道,用于将加砂覆盖背膜后的空箱进行抽真空使造型砂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盛美机械有限公司,未经青岛盛美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0528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覆膜砂壳型铸造工艺
- 下一篇:发热保温冒口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