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均相有机钼化合物的连续制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05287.3 | 申请日: | 2019-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748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1 |
发明(设计)人: | 丁晖殿;施昌智;王皓;谢宛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C51/50 | 分类号: | C07C51/50;C07C53/06;B01D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刘国平;顾映芬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均相 有机 化合物 连续 制备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有机钼化合物合成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均相有机钼化合物的连续制备装置,包括:蒸馏区;反应区,该反应区中含有n个循环反应段和循环反应加热器,来自蒸馏区的液相物流进入反应区的循环反应段中,其中,n≥1;稳定区,该稳定区中含有出口,以及含有m个循环稳定段和循环稳定加热器,来自反应区的液相物流进入稳定区的循环稳定段中,并且,第m个所述循环稳定段与所述出口连通,其中,m≥1。本发明的装置能够实现均相有机钼化合物的连续高质量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钼化合物合成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均相有机钼化合物的连续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环保对高硫焦的限制,使渣油加氢工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渣油的浆态床加氢工艺对原料的适应性强,能处理高沥青、高硫、高金属、高残炭等劣质化原料,发展前景较好。
在众多渣油浆态床加氢催化剂中,均相有机钼催化剂能够在渣油中均匀分散,进行原位硫化,加氢活性高于镍、钴等其他过渡金属,具有沥青质转化率高、外甩尾渣量少、结焦率低和尾渣方便处理等优点。
针对浆态床加氢工艺,有机钼中,钼金属的质量分数高低决定了工艺的经济性,若金属含量较低,则意味着需要加入的烃类增多,能耗增大。因此,提高有机钼中钼金属的含量,能有效提高装置的经济性。
当催化剂使用量较大时,传统间歇釜式反应器包含了升温、降温、倒料等过程,具有能耗大,劳动强度大,且产品质量不稳定等缺陷。
另外,有机钼化合物也应用于沥青、煤焦油、煤焦油沥青、废弃动植物油脂、废弃润滑油等浆态床加氢工艺的催化剂和润滑油添加剂。
CN107760413A提供了一种油溶性有机钼的制备方法,将长链不饱和酰氯和吡啶溶于溶剂中,再加入二乙醇胺,常温下反应4-5小时,过滤后将有机相用乙酸乙酯反萃、干燥、旋蒸除去有机相中溶剂后,得到长链不饱和酰胺。再将长链不饱和酰胺溶于另一种溶剂中,加入催化剂,控制反应温度为90-120℃,加入钼酸铵水溶液,然后在60-120℃温度下回流反应7-8小时,经过滤、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后即得到油溶性有机钼,其中钼含量为4-6%。
CN102703172A将六价钼化合物、醇、去离子水、烷基胺与润滑油基础油混合搅拌得到混合液,再在氮气保护下滴加CS2,进行蒸馏,将残余物加热处理,获得钼含量6-12%的有机钼。
现有技术提供的设备均无法实现均相有机钼化合物的连续制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无法实现均相有机钼化合物的连续制备的缺陷。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制备的均相有机钼化合物中存在硫、磷、氮元素、易产生颗粒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均相有机钼化合物的连续制备装置,包括:
预反应区,该预反应区中含有其中设置有压力调节阀的预反应器,含钼剂、稳定剂和溶剂在该预反应器中进行至少部分反应以获得液相物流;
蒸馏区,该蒸馏区与所述预反应区保持流体连通,使得来自所述预反应器的液相物流能够进入所述蒸馏区中进行分离;
反应区,该反应区与所述蒸馏区保持流体连通,且该反应区中含有n个按照液相物流流动方向而依次设置并保持流体连通的循环反应段和至少一个对任意的所述循环反应段供热的循环反应加热器,其中,n≥1;
稳定区,该稳定区与所述反应区保持流体连通,且该稳定区中含有m个按照液相物流流动方向而依次设置并保持流体连通的循环稳定段和至少一个对任意的所述循环稳定段供热的循环稳定加热器,以及第m个所述循环稳定段与用于从所述装置引出均相有机钼化合物产品的出口保持流体连通,其中,m≥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052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