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态护岸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06757.8 | 申请日: | 2019-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18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费宇婷;薛春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C02F3/32;A01G9/029;A01G22/00;A01G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态护岸 木桩 水处理 土层 挡墙 水生植物 技术方案要点 初期雨水 河道水质 全面改善 资金需求 一体化 全流域 管网 施工 填充 埋设 河岸 基层 河道 市政 污水 上游 景观 种植 建设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护岸及其施工方法,涉及市政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全流域管网综合截污整治时间长、资金需求较大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其包括没于水下的仿木桩和埋设于河岸地面以下的挡墙,所述仿木桩与挡墙之间填充有有基层和位于基层上方的植土层,所述植土层上种植有水生植物;利用一体化水处理和生态护岸相互结合,建设“生态护岸+一体化水处理”的高水平截污工程,将上游混接污水及初期雨水进行处理后再排入河道,达到了既提升区域景观,又全面改善河道水质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市政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生态护岸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综合分析国内外流域治理实践经验,基于截污工程多位于老城区,各类市政管线、绿化及建筑小品已初具规模,部分河段截管网较难敷设。同时,实施全流域管网综合整治时间长、资金需求较大,综合考虑水文及污染现状,将水污治理与区域环境质量改善有机统一,在河道近岸带建设“生态护岸+一体化水处理”的高水平截污工程,将上游混接污水及初期雨水进行处理后再行排入河道,对现有护岸进行改进,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护岸及其施工方法,其具有提升区域景观,又能改善河道水质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态护岸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没于水下的仿木桩和埋设于河岸地面以下的挡墙,所述仿木桩与挡墙之间填充有有基层和位于基层上方的植土层,所述植土层上种植有水生植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入一排仿木桩对现状河岸进行加固,仿木桩与挡墙之间形成生态护岸,在仿木桩和挡墙之间种植能够净化水质的植物,既能提高区域的景观,又能全面改善河道水质。
进一步地,所述植土层内埋设有第一砼块,所述第一砼块上固定插设有亚克力板,所述亚克力板远离第一砼块的一端高于水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亚克力板围起一个封闭的水面,在生态带内形成一个封闭的浅水水面,跟河道水分进行隔开,因为水是经过净化的,而且是浅水,大大提高了景观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仿木桩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砼块,所述第二砼块内设置有钢筋框架,所述钢筋框架包括若干水平设置的主钢和若干固定连接在相邻两个主钢之间的负钢;所述仿木桩的底壁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设置有连接钢,所述连接钢位于连接槽外的一端插设在第二砼块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砼块内的钢筋结构使第二砼块埋没在水底的淤泥时,第二砼块能够更好的起到固定效果,延长了第二砼块的使用寿命;同时第二砼块浇筑在仿木桩的底部,使仿木桩更加的平衡,同时也便于对仿木桩进行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钢位于第二砼块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板稳定固定在第二砼块内,提高了仿木桩与第二砼块之间的固定效果,第二砼块固定在淤泥内,仿木桩更加的稳定,不易发生倾倒。
进一步地,所述仿木桩朝向挡墙方向的一端设置有若干个抵接杆,所述抵接杆的两端螺纹套设有套管,所述套管的端壁上一体成型设置有抵接盘,所述抵接盘远离抵接杆方向的一侧一体成型有若干个锥尖;所述抵接杆位于植土层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套管,使套管在抵接杆的外壁上进行移动,从而延长了抵接杆的长度,使抵接杆两侧的两个抵接盘分别对挡墙和仿木桩进行支撑,抵接杆能够有效的对仿木桩进行支撑,防止仿木桩因为河流一侧的水压过大发生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亚克力板的侧壁开设有供抵接杆贯穿的通孔,所述抵接杆的外侧壁上固定对称设置有与亚克力板的侧壁相互贴合的稳固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南通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067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