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圆形隧洞混凝土浇筑的滑模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07208.2 | 申请日: | 2019-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732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强;张学彬;王峻;王再强;向建;邓鹏;郑尧;陈钊;宋安瑞;王印;陈小康;刘清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辅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120 | 代理人: | 张堰黎 |
地址: | 610213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模 滑模系统 卷扬机 隧洞混凝土 钢丝绳 弧形轨道 牵引系统 支撑移动 两组 浇筑 孔洞 混凝土表面 隧道横截面 一次性浇筑 水泡 顶拱模板 弧形移动 间隔设置 平行布置 牵引驱动 升降操作 施工效率 支撑模板 质量缺陷 定滑轮 配合边 滑轮 弧面 台车 车行 联接 机械化 背面 成型 隧道 施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圆形隧洞混凝土浇筑的滑模系统,包括台车和滑模,滑模由滑模主体、滑模支撑移动系统和滑模牵引系统组成,滑模主体包括沿隧道走向平行布置为两列的弧面模板,滑模支撑移动系统包括两弧形轨道,滑轮沿弧形轨道支撑模板沿隧道横截面做弧形移动,滑模牵引系统包括两组卷扬机、定滑轮和钢丝绳,两组卷扬机间隔设置于台车上,并通过钢丝绳与模板背面牵引驱动联接。本发明滑模系统配合边模、顶拱模板施工能全实现断面一次性浇筑成型,施工效率高,解决了混凝土表面气泡、水泡、孔洞等质量缺陷。滑模系统机械化程度高、仅一人既能完成滑模升降操作、台车行进操作,操作简单、资源投入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领域,涉及水利水电工程隧洞衬砌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滑模系统设计应用。
背景技术
隧洞混凝土衬砌在建筑工程中经常应用,由于混凝土浇筑受模板的制约,混凝土振捣产生的气泡、积水附着在混凝土与模板之间难以排除,混凝土硬化后表面会形成气孔、水泡孔等质量缺陷;在高水头电站有压隧洞建设中,对混凝土表观质量要求极高,常规施工工艺难以避免该质量通病。
现有隧洞全断面衬砌混凝土主要采用全圆针梁台车,或上下洞分别衬砌两种方式。常规针梁台车能全断面一次浇筑混凝土,工序少,无纵向施工缝,但仰拱120°范围气泡严重,且不利用施工通行。上下半洞分开衬砌,一般采用脚手架+组合钢模板或上下半洞衬砌台车浇筑,该方案施工工艺繁琐,虽然可通过翻模抹面解决仰拱气泡,但机械化程度低,施工效率慢,模板易上浮。若底拱采用滑模,边、顶拱采用针梁钢模台车或普通钢模台车,均存在纵向施工缝需处理,对隧洞衬砌的整体性和质量可靠性不利。
滑模是混凝土浇筑常用的模具,使用滑模进行混凝土浇筑机械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经济性强,但一般应用于竖井衬砌、很难应用到水平隧洞衬砌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为解决混凝土浇筑质量缺陷,同时提高隧洞衬砌的整体性问题,公开了一种底拱滑模浇筑系统。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用于圆形隧洞混凝土浇筑的滑模系统,包括沿隧道走向布置可移动的台车和台车支撑的滑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模由滑模主体、滑模支撑移动系统和滑模牵引系统组成,其中:
滑模主体;包括沿隧道走向平行布置为两列的模板,模板具有与圆形隧洞混凝土浇筑面匹配的弧面;
滑模支撑移动系统;包括:两弧形轨道;两轨道分别固定于台车沿隧道走向的两端,各模板背面联接多组支撑油缸用于支撑驱动模板沿隧道径向移动,各支撑油缸端部设置有滑轮,滑轮沿弧形轨道支撑模板沿隧道横截面做弧形移动;
滑模牵引系统;两列模板分别设置牵引系统,各模板的牵引系统包括两组卷扬机、定滑轮和钢丝绳,两组卷扬机间隔设置于台车上,并通过钢丝绳与模板背面牵引驱动联接。
本发明所述台车包括支撑框架,支撑框架为沿隧道走向布置的钢结构桁架,支撑框架下部沿隧道走向横向间隔固定布置有多根支撑横梁;两端的支撑横梁分别与两弧形轨道联接固定。
所述弧形轨道两端部与支撑横梁两端连接固定,弧形轨道的弧形中部有联接梁与支撑横梁联接固定。
所述弧形轨道是H钢弯曲成制成的滑行轨道,支撑油缸端部的滑轮为并行的两组并分别在H钢轨道的两侧凹槽中移动。
所述滑模牵引系统在牵引钢丝绳转向处设置定滑轮,钢丝绳在转向处绕过定滑轮、两端分别与卷扬机、模板背面牵引驱动联接。
本发明滑模系统用于圆形隧洞壁混凝土浇筑,与隧道边模、顶拱模板共同完成隧道壁的混凝土衬砌浇筑施工,滑模系统完成隧道断面中轴线下方约120°隧道壁的浇筑。整体滑模系统由台车支撑并随沿隧道走向移动,滑模系统完成浇筑时,台车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072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