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咪唑乙烟酸除草组合物及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607432.1 申请日: 2019-07-08
公开(公告)号: CN110326619A 公开(公告)日: 2019-10-15
发明(设计)人: 尹小丹;刘家琴;赵正权;杨维清;张燕;律娅婧;王玲 申请(专利权)人: 西华大学
主分类号: A01N43/50 分类号: A01N43/50;A01N43/828;A01P13/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610039 四川***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咪唑乙烟酸 增效作用 噻二唑 有效成分组合 除草组合物 作物安全性 除草农药 二氟吡啶 室内盆栽 药效实验 拮抗作用 二甲基 杀草谱 叔丁基 甲脒 增效 田间 农药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增效除草农药组合物,以N‑(5‑叔丁基‑1,3,4‑噻二唑‑2‑基)‑N'‑(2,6‑二氟吡啶‑4‑基)‑N,4‑二甲基‑1,2,3‑噻二唑‑5‑甲脒(TDCA‑10)和咪唑乙烟酸为有效成分,与农药中可以接受的辅助成分共同组成,其中TDCA‑10和咪唑乙烟酸重量比例为20:1至1:2具有较好增效作用。通过室内盆栽实验和田间药效实验,表明两种有效成分组合后形成增效作用,并且能扩大杀草谱,同时无拮抗作用,对作物安全性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除草类农药组合物,特别是用于特别是用于大豆田、甘蔗田、玉米田、油菜田、茶园等农田及非耕地除草。

背景技术

全世界每年因草害造成农作物减产14%左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美元。在我国现有防治水平下,按危害农作物平均减产8%估算,每年农田杂草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900多亿元人民币。加大对杂草科学研究、治理工作的重视及投入,确保粮食丰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全国农业大省之一,四川省为例来说,目前四川省共发现有农田杂草种类654种,恶性杂草及主要杂草种类在30种以上,危害较重的杂草达50种以上。当前全国以除为主体的杂草治理工作进展明显,但基层农技人员对杂草识别能力欠缺,农民施药技术滞后,除草剂药害频繁发生。此外,由于耕作制度的变化、连续使用化学除草剂,敏感性杂草的消失和耐药性杂草幸存并不断繁殖,农田杂草种群变化和群落演替加速,使得化学除草难度加大。上述种种因素都昭示着需要不断开发更多、更好的除草剂品种。

大豆田、甘蔗田、玉米田、油菜田、茶园等农田及非耕地除草有众多杂草。以常见的大豆田杂草为例,大豆田杂草从防除的意义上可分为三大类,即一年生禾本科杂草、一年生阔叶杂草和多年生杂草。大豆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主要有稗草、狗尾草、金狗尾草、野黍、马唐、野燕麦等。大豆田一年生阔叶杂草主要有反枝苋、苍耳、龙葵(黑星星)、铁苋菜、藜(灰菜)、风花菜、苘麻、水棘针、柳叶刺蓼、繁缕、狼巴草(鬼叉)、猪毛菜、香薷(野苏子)、马齿苋、酸模叶蓼、鸭跖草(兰花菜)、菟丝子等。大豆田多年生杂草主要有苣荬菜、问荆(节骨草)、小蓟(刺儿菜)、大蓟(大刺儿菜)、芦苇、碱草等。从近几年来看,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呈现一种趋势,鸭跖草、狼巴草、酸模叶蓼、苍耳、龙葵、风花菜、苘麻、苣荬菜、小蓟、大蓟等阔叶杂草已逐渐取代了稗草、野燕麦、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而成为大豆田主要杂草。小蓟、苣荬菜、鸭跖草更是被称为大豆田“三菜”,成为大豆田杂草防除的难点。大豆田化学除草剂使用方式,一般采取播前或播后苗前土壤处理和苗后茎叶处理两种方式。播前或播后苗前土壤处理的优点是防除杂草于萌芽期和造成危害之前,除草效果比较稳定,施药成本相对较低,即便防除杂草较果不好,苗后还可进行补救。缺点:一是pH值、受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影响较大,土壤过于粘重、有机质含量过高或pH值不符合某种药剂时不适宜采用土壤处理;二是有些除草剂如嗪草酮、2,4-D丁酯等在砂质土、低洼地由于药剂的淋溶易产生药害;三是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大,特别是春季干旱、风大和异常低温或高温都会影响除草效果。苗后茎叶处理的优点是受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土壤湿度的影响较小,可根据已出土杂草种类选择适宜的针对性强的除草剂。缺点:一是在干旱少雨、空气湿度小和杂草生长缓慢的情况下除草效果不佳;二是有些药剂在温度过高或过低条件下易产生药害;三是苗后茎叶处理必须在大多数杂草出土且具有一定附着药液的叶面积时才能进行,此时大豆前期生长已受到草害影响,造成减产。因此,大豆田化学除草一般以土壤处理为主,苗后茎叶处理为辅。对杂草种类多、基数较大的地块需要进行二次化学除草。因此大豆田化学除草,在实施过程中要灵活掌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于,全国各地土质差别较大,气候差异显著,增加了大豆田除草的难度。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华大学,未经西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074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