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地震正演模板的叠前裂缝确定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08441.2 | 申请日: | 2019-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985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杨平;张红静;陈茂山;袁世洪;徐丽军;杨显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涛;任默闻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地震 模板 裂缝 确定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地震正演模板的叠前裂缝确定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根据三维地震叠前方位角道集资料得到三维地震面元点的各向异性特征实测图形;确定预设的结合HTI介质模型和MON介质模型的正演图形模板中与所述实测图形最接近的介质模型为预测介质模型;根据所述预测介质模型确定三维地震面元点的各向异性参数,本发明可解决现有叠前裂缝预测方法不能预测MON介质裂缝的局限性,以提高叠前地震裂缝预测的准确度与适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震勘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地震正演模板的叠前裂缝确定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储层中的裂缝与储层的连通性和渗透率密切相关,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进步以及油气藏研究的不断深入,地震裂缝预测成为可能,并在提高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效率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常用的基于地震纵波的裂缝预测技术主要有两种:
(1)基于叠后地震属性分析的裂缝预测方法,比较代表性的有:Murray(1968)提出了剖面曲率属性值与裂缝发育孔隙度之间的关系式,并根据地震资料对裂缝密度进行简单定量计算;Bahorich等(1995)、Marfurt等(1998)、Gersztenkorn等(1999)相继提出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相干算法,通过相干分析技术计算相邻地震道之间的相似程度,从而确定裂缝发育带的展布特征,并可检测出地震尺度的裂缝。叠后裂缝预测的精度偏低,且不能精确地预测裂缝走向。
(2)基于叠前地震纵波方位各向异性的叠前裂缝预测技术。该技术主要针对发育垂直裂缝的地层。在实际生产中,最常见的裂缝发育模式为HTI介质模式和MON介质模式。其中“HTI介质”是指在各向同性介质中发育单组垂直裂缝的各向异性介质,其中的单组垂直裂缝是指一组定向、平行排列的垂直裂缝;“MON介质”是指发育了呈任意夹角分布的两组垂直裂缝的各向异性介质。MON介质相较于HTI介质更具有一般性。常规的叠前裂缝预测技术基于HTI介质中地震纵波传播的方位各向异性原理,通过提取不同方位角上的地震属性(地震波振幅、频率、速度、衰减等)进行椭圆拟合,利用椭圆的长/短轴方向和离心率预测裂缝的走向和相对密度(Ruger,1997;曲寿利等,2001;乐邵东,2004)。在地层接发育单组垂直裂缝(近于HTI介质)的情况下,该技术能实现地震面元尺度的裂缝预测,可以相对准确地预测出裂缝的走向和相对密度,提高了裂缝预测精度并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成果,在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在每一个面元只能拟合得到一个椭圆,如果地层发育两组不同走向的垂直裂缝(即接近于MON介质)时,该方法就不再适用。因为一个椭圆永远不能表示两组方向。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尚未见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地震正演模板的叠前裂缝确定方法,以解决现有叠前裂缝预测方法不能预测MON介质裂缝的局限性,以提高叠前地震裂缝预测的准确度与适用性。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地震正演模板的叠前裂缝确定系统。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本发明的还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读介质。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基于地震正演模板的叠前裂缝确定方法,包括:
根据三维地震叠前方位角道集资料得到三维地震面元点的各向异性特征实测图形;
确定预设的结合HTI介质模型和MON介质模型的正演图形模板中与所述实测图形最接近的介质模型为预测介质模型;
根据所述预测介质模型确定三维地震面元点的各向异性参数。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预先确定所述预设的结合HTI介质模型和MON介质模型的正演图形模板的步骤。
优选地,所述预先确定所述预设的结合HTI介质模型和MON介质模型的正演图形模板具体包括:
确定HTI介质模型的裂缝走向和相对密度并得到多个HTI介质模型形成HTI介质模型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084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