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非视距识别功能的室内行人定位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608959.6 申请日: 2019-07-08
公开(公告)号: CN110426040A 公开(公告)日: 2019-11-08
发明(设计)人: 李文广;李建增;史云飞;李永科;胡永江;李爱华;褚丽娜;马朝阳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主分类号: G01C21/20 分类号: G01C21/20;G01C21/18;G01C21/16;G01C21/00;G01S5/00;G01S5/02;G01S5/06;H04W4/02;H04W4/029;H04W4/33;H04W64/00
代理公司: 河北东尚律师事务所 13124 代理人: 王文庆
地址: 050003 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平西路9*** 国省代码: 河北;1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非视距 算法 室内 惯性测量单元 定位精度高 多路径效应 粒子滤波器 视距 惯性参数 航位推算 累积误差 室内定位 室内使用 信号到达 行走规律 姿态信息 超宽带 有效地 发散 筛选 检测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具有非视距识别功能的室内行人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利用信号到达时间法对待测行人目标进行定位,得到任意时刻下待测行人的位置坐标;

步骤二:根据待测行人的位置坐标,由三角不等式定理判断待测行人的当前状态是处于视距状态还是非视距状态;若待测行人处于视距状态,则继续执行步骤一;若待测行人处于非视距状态,则执行步骤三;

步骤三:若待测行人处于非视距状态,则采用惯性测量仪和行人航位推算法联合定位的方法,推算待测行人在上一时刻到当前时刻的位移量;

步骤四:由上一时刻待测行人的位置坐标、上一时刻到当前时刻的位移量和IMU陀螺仪输出的方向信息,重新计算当前时刻下待测行人的位置坐标;

步骤五:重复以上步骤,计算得到所有时刻下的待测行人的定位信息,利用粒子滤波器对数据进行筛选,去掉异常值;

完成具有非视距识别功能的室内行人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非视距识别功能的室内行人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01)设定任意时刻下待测行人的位置坐标为(x0,y0),基站的位置坐标为(xi,yi),待测行人到第i个基站的真实距离为di,1≤i≤n,n为基站总数,则有:

(102)采用以下公式计算得到待测行人位置坐标:

将方程组中所有的方程均减去第一个方程,得如下方程组:

将上述方程组改写为矩阵形式,则有如下形式:

Hx=b (5)

矩阵方程的最小方差解为:

x=(HTH)-1HTb (6)

由此,计算得到任意时刻下待测行人的位置坐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非视距识别功能的室内行人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根据待测行人的位置坐标,由三角不等式定理判断待测行人的当前状态是处于视距状态还是非视距状态,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01)由步骤一得到待测行人在当前时刻t的位置坐标(xt,yt)、在t-1时刻的位置坐标为(xt-1,yt-1)以及在t-2时刻的位置坐标为(xt-2,yt-2);

(202)根据加速度测量及待测行人在t-1和t-2时刻的位置,计算待测行人从t-1时刻移动到t时刻的距离ΔS;

式中,vt-1是t-1时刻的速度,是t-2到t-1时刻的平均速度,St-1,t-2是t-2到t-1时刻的移动距离,at-1和at-2分别表示t-1时刻的加速度和t-2时刻的加速度,t为当前时刻;

(203)计算待测行人在t时刻与基站(xq,yq)之间的距离dt,目标在t-1时刻与基站(xq,yq)之间的距离dt-1,1≤q≤n,n为基站总数,计算公式如下:

(204)由三角不等式定理得以下关系:

ΔS+dt-dt-1>0 (15)

ΔS+dt-1-dt>0 (16)

dt+dt-1-ΔS>0 (17)

ΔS-||dt-dt-1||>0 (18)

由于在实际中存在测量误差和估计误差,将式(18)改写为:

ΔS-||dt-dt-1||=ΔS-||dti+bi-dt-1-Δμt-1||>0 (19)

εi+bi是t时刻的测量误差,Δμt-1是前一次位置的估计误差;

(205)若式(18)或式(19)成立,则待测行人处于视距状态;否则,待测行人处于非视距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非视距识别功能的室内行人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301)根据待测行人运动特点,建立行人腰部运动模型;

(302)计算一个周期待测行人在行走中腰部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量Sx

ΔY1=L1(1-cosδ) (20)

ΔY2=L2(1-cosδ) (21)

Sright=2L1sinδ (22)

Sleft=2L2cosδ (23)

由以上式子可得:

则一个周期行走中腰部的位移量为:

Sx=Sright+Sleft (26)

在总的步数下腰部的位移量Sd为:

式中,S0为水平方向的初始位移量,Sright和Sleft分别表示待测行人在支撑脚为右脚和左脚时人体行进的位移量,将行人垂直站立时惯性测量单元IMU与脚底的距离设定为单摆摆长,其中L1和L2分别表示右脚和左脚单脚支撑时行进过程中倒置单摆的摆长;ΔY1和ΔY2分别表示支撑脚为右脚和左脚时垂直方向上的最大和最小位移量;δ表示行进过程中腿部向前迈出的最大角度,即在单腿和双腿支撑之间划分临界点地时刻,支撑腿与垂直地面之间的夹角角度;

(303)计算一个周期待测行人在行走中腰部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移量Sy

待测行人在每次行进步态中,设定IMU输出的三轴加速度分别为ax_i,ay_i,az_i,三轴角速度分别为ωx_i,ωy_i,ωz_i,其中i=1,2,…,N,N为总的步数;行进过程中支撑腿在垂直方向上的夹角为θi,则有:

其中,θ0是θi的初值,ΔT为IMU的采样时间间隔,利用θi将其转换到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则有:

其中,axi和ayi分别为行进过程中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加速度值,g为重力加速度;

设定待测行人最开始是静止的,即θ0=0,对加速度进行积分得到垂直方向上的速度:

利用“零速修正ZUPT”修正原理,得vy0为零,通过对IMU垂直方向上的速度进行进一步积分运算,得到其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移量:

其中,Sy0为ZUPT时刻在垂直方向上的初始位移,将其设置为零;

求每一步中以ZUPT时刻为基准,实时位移Syi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即可求得支撑脚为右脚和左脚时垂直方向上的最大和最小位移量ΔY1和ΔY2;通过式(27)得到一段时间内行人的总位移。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0895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