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酸盐岩地层中CT定位地下水富水地段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10350.2 | 申请日: | 2019-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088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张贵;张华;王波;张文鋆;何绕生;方永林;彭勇;彭淑慧;高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
主分类号: | G01V3/12 | 分类号: | G01V3/12 |
代理公司: | 云南派特律师事务所 53110 | 代理人: | 董建国 |
地址: | 650000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波吸收 地下水 碳酸盐岩 富水性 地层 发育 钻孔 测量 反演计算 扫描频段 电磁波 充填 井中 泥质 扫频 自带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酸盐岩地层中CT定位地下水富水地段的方法,利用井中电磁波CT数据采集仪进行测量,选取两个间隔为48m,深度为150m的钻孔,进行测量,扫描频段参数为4~12MHz,扫频间隔为1MHz。利用仪器自带的软件进行反演计算,求出两个钻孔间不同地段的电磁波吸收系数。在碳酸盐岩地层中,当电磁波吸收系数小于1.4d B/m时,即可判断岩溶不发育,富水性较差,为非地下水富水地段;当电磁波吸收系数在1.4-1.6 d B/m时,即可判断岩溶发育,富水性较好,为地下水富水地段;当电磁波吸收系数大于1.6 d B/m时,即可判断岩溶发育,为泥质充填,富水性较差,为非地下水富水地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文地质勘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酸盐岩地层中CT定位地下水富水地段的方法。
背景技术
岩溶区地表、地下岩溶发育,水源漏失严重,地表干旱缺水。要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地下水,关键是如何寻找到地下水。岩溶区找水的技术方法较多,研究较为深入。但由于岩溶水分布均匀性差,导致找水难度大,钻孔成井率普遍较低,通常一般在40%左右。因此,如何优选井位、提高钻孔成井率,是岩溶区开发地下水要解决的最主要问题。在岩溶区找水,国内外一般采取激电测深、高密度电法、EH等物探方法寻找地下水,采用跨孔CT寻找地下水富水地段的技术方案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酸盐岩地层中CT定位地下水富水地段的方法,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碳酸盐岩地层中CT定位地下水富水地段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开展1:1万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初步选择汇水条件较好的地段,采用高密度电法作剖面测量,在剖面上选择电阻率低阻异常明显的地段作点上的激电测深测量,当二者都有明显电阻率低阻异常时,通过综合分析后,即可挑选最优点、次优点作为2个拟施工的钻孔孔位A和B,孔位确定后即施工钻孔A和B,A和B钻孔深度均为150m,A和B两个钻孔间距48m;
步骤(2):在施工好的钻孔A、B中,采用井中电磁波CT数据采集仪分别在A、B两个钻孔中进行测量,扫描频段参数为4~12MHz,扫频间隔为1MHz;
步骤(3):选择孔位,选择A孔作为发射孔,B孔作为接收孔;
测量:测量方式采用水平同步、定点发射两种观测方式。从土层与基岩接触带开始测量。水平同步测量深度范围为10-138m,定点发射测量深度范围为10-136m。两种观测方式中测试点距均为1m。
水平同步测量:发射机、接收机在各自钻孔10m处开始测量,然后同步向下移动后测量,移动点距为1m,测量至138m后结束。
定点发射测量:发射机定点在136m,接收机测试部位及方向为136-86m;发射机定点在131m,接收机测试部位及方向为86-136m;发射机定点在126m,接收机测试部位及方向为136-86m;发射机定点在121m,接收机测试部位及方向为101-136m;发射机定点在116m,接收机测试部位及方向为136-96m;以后测试为发射机向上每移动5m,接收机测试部位为与发射机同一深度的上、下各20m共40m深度范围。发射机向上移动至钻孔26-11m时,接收机测试深度范围可适当减少。
步骤(4):选择B孔作为发射孔,A孔作为接收孔,重复步骤(3)中测量步骤;
步骤(5):CT 数据采集完成后,利用仪器自带的软件进行反演计算,求出2个钻孔间不同地段的电磁波吸收系数,再作成等值线断面图,供测量成果解译之用;
步骤(6):井中电磁波CT测量结果解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未经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103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