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脸识别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11039.X | 申请日: | 2019-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998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1 |
发明(设计)人: | 周成祖;林淑强;曾鹏;鄢小征;陈志飞;张永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市美亚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N3/04 |
代理公司: | 厦门福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5 | 代理人: | 郝学江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脸图像 正脸 人脸图像 向量 图像 人脸识别 卷积神经网络 人脸比对识别 人脸检测算法 人脸特征向量 方法和装置 存储介质 特征融合 特征向量 学习算法 有效识别 分类器 脸特征 融合 构建 人脸 对抗 检测 转化 网络 图片 | ||
1.一种人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人脸检测算法检测待识别图片,提取出人脸图像;
S2:通过卷积神经网络构建人脸正侧脸分类器来判断所述人脸图像是正脸图像还是侧脸图像;
S3:若所述人脸图像是侧脸图像,则通过生成对抗网络将所述侧脸图像转化为正脸图像,并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分别提取出所述侧脸图像和所述正脸图像的人脸特征向量,然后将所述侧脸图像的侧脸特征向量和所述正脸图像的正脸特征向量进行特征融合生成融合向量;
S4:利用所述融合向量进行人脸比对识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以下步骤:
S21:构建多层卷积层、池化层、全连接层和softmax层;
S22:将所述人脸图像设置为N*N尺寸大小,然后输入所述多层卷积层和池化层,并输出人脸特征向量其中,L表示所述卷积神经网络第L层的输出,k表示输出的人脸特征向量具有K个维度;
S23:将所述人脸特征向量zL输入所述全连接层,所述全连接层权重为偏置为输出所述全连接层的分类结果为
S24:将所述全连接层的分类结果zL+1输入到softmax层,分别将映射成范围在0~1的概率其中P正+P侧=1,若P正>P侧,则所述人脸图像是正脸图像,否则是侧脸图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还包括:若所述人脸图像是正脸图像,则通过深度学习算法提取出所述正脸图像的人脸特征向量以进行人脸识别比对得到人脸识别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对抗网络采用双通道生成对抗网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的特征融合包括:通过所述人脸图像的人脸特征向量V侧和所述正脸图像的人脸特征向量V正计算所述融合向量V:
V=αV侧+βV正
其中,0≤α,β1,a+β=1,a,β表示V侧和V正在融合向量V中的权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α为0.5,β为0.5。
7.一种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人脸检测模块,被配置为通过人脸检测算法检测待识别图片,得到人脸图像;
人脸分类模块,被配置为通过卷积神经网络构建人脸正侧脸分类器判断所述人脸图像是正脸图像还是侧脸图像;
特征融合模块,被配置为若所述人脸图像是侧脸图像,则通过生成对抗网络将所述侧脸图像生成正脸图像,并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分别提取出所述侧脸图像和所述正脸图像的人脸特征向量,然后将所述侧脸图像的人脸特征向量和所述正脸图像的人脸特征向量进行特征融合生成融合向量;
识别模块,被配置为利用所述融合向量进行人脸比对识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市美亚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市美亚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1103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