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仿石材轻质透水板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11755.8 | 申请日: | 2019-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230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兰普添;徐智勇;潘佩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来道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28/06;C04B28/34;C04B38/00;C04B111/40;C04B111/54;C04B111/82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周新楣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佛祖岭街道***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材 透水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石材轻质透水板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仿石材轻质透水板由以下成分组成:骨料为65‑90%;无机胶黏剂为10‑35%;所述骨料为陶瓷颗粒、金刚砂、石英砂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优选至少包括陶瓷颗粒;所述无机胶黏剂由水泥、掺和料,外加剂、颜料和水组成,所述水泥、掺和料的重量比为(25‑60):(5‑60):外加剂为水泥重量的0.1‑3%,颜料为水泥重量的0‑5%;水灰比是0.08‑0.25。本发明制得的仿石材轻质透水板轻薄,透水性能优异,透水时效长,同时具有优异的抗折强度和冲击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仿石材轻质透水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透水砖(板),作为极具创造性的新型建筑材料之一,因其透水性能好、力学性能优异而被广泛应用。另外,国家、市政大力推广建设海绵城市,更增加了透水砖(板)的使用。然而,市面上的透水砖(板)比较单一,缺乏装饰性,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另一方面,各种透水(板)比较笨重,影响施工效率,且不适合远程运载。
市场上普通的仿石材建筑材料的制备方法是通过原料球磨、粉料混合、增强剂添加、毛坯板制备和打磨成品,制备了一种高抗压长寿命透水板,该种透水板虽然力学性能和透水性能优异,但是制备工艺复杂,需要球磨、混炼、加温加热,需要花费大量能源和时间;而且该种透水砖缺乏装饰效果,不满足人们对审美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仿石材轻质透水板,其质量轻,便于施工和运输;接近石材,装饰效果好,给人以美感;还兼具良好的透水性能和力学性能,满足海绵城市的指标要求。
更进一步地,需要提供上述仿石材轻质透水板的制备方法。
一种仿石材轻质透水板,由以下成分组成:
骨料为65-90%;
无机胶黏剂为10-35%。
其中,所述骨料为陶瓷颗粒、金刚砂、石英砂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优选为陶瓷颗粒;
其中,所述骨料为陶瓷颗粒,所述陶瓷颗粒的平均粒径为0.3-3mm,当粒径高于此范围时,影响美观性和平整度,容易堵塞孔隙,长期会影响透水性能;当平均粒径低于此范围时,透水板的透水性能和力学性能不能满足要求;
所述陶瓷颗粒中粒径为0.3-1mm的占30-50%,粒径为1-2mm的占20-40%,粒径为2-3mm的10-50%,当低粒径范围0.3-1mm的陶瓷颗粒占比低于30%时,透水性能前期虽然比较好,但是后期透水板内部孔隙容易被堵塞,从而其后期透水性能变差,耐久性变差。
其中,所述无机胶黏剂由水泥、掺和料,外加剂、颜料和水组成,所述水泥、掺和料的重量比为(25-60):(5-60):外加剂为水泥重量的0.1-3%,颜料为水泥重量的0-5%;水灰比是0.08-0.25;
其中,所述水泥为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磷酸盐水泥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所述水泥为42.5级及以上等级硅酸盐水泥,且其中硅酸钙矿物含量≥66%,氧化钙和氧化硅质量比≥2:1。
所述掺和料是粉煤灰、硅灰、石粉、矿粉中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
其中,所述外加剂为SPA吸水树脂、膨润土、纤维素醚、聚丙烯酸钠、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
其中,所述骨料粒径范围优选为0.3-3mm,粒径超出此范围会影响仿石材轻质透水板的综合性能。
其中,所述外加剂优选为SPA吸收树脂和羟乙基纤维素醚的混合物,SPA吸水树脂和羟乙基纤维素醚的质量比为1:1-1:2,SPA吸水树脂的粘度为10000CPS;羟乙基纤维素醚的分子量为10000-400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来道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来道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117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