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共生真菌单体化合物快速分离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12080.9 | 申请日: | 2019-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830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单体江;孙坚;毛子翎;王松;王裕阳;王军;黄永芳;肖遂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41/36 | 分类号: | C07C41/36;C07C43/23;C07D307/91;C07D311/64;C07D403/14;A61P35/00;A61P31/12;A61P31/10;A61P31/04;A61P43/00;C12P7/22;C12R1/66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马超前 |
地址: | 51064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体化合物 共生真菌 代谢产物 制备方法和应用 次生代谢产物 快速分离 乙酸乙酯 蟑螂 大米固体培养基 协同增效作用 细胞毒活性 分析材料 生物活性 石油醚层 物理性质 抗细菌 抗氧化 石油醚 菌株 制备 发酵 共生 测试 研究 | ||
本发明属于借助于测定材料的化学或物理性质来测试或分析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共生真菌单体化合物快速分离制备方法和应用;采用大米固体培养基发酵,共制备石油醚层次生代谢产物和乙酸乙酯层次生代谢产物;从共生真菌Aspergillus sp.Bdf‑2的石油醚层和乙酸乙酯层次生代谢产物中共分离得到9个单体化合物。测定了单体化合物的抗细菌、抗氧化和细胞毒活性以及不同单体化合物之间的协同增效作用。本发明首次对杜比亚蟑螂共生真菌Aspergillus sp.Bdf‑2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进行研究,与杜比亚蟑螂长期共生过程中是否会使该菌株产生结构特殊的次生代谢产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借助于测定材料的化学或物理性质来测试或分析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体化合物、共生真菌的单体化合物分离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昆虫分布在地球的各个角落,据报道约有100多万种,生物多样性丰富。微生物与昆虫共生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种类繁多的昆虫共生菌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科学家们的关注(Shaoetal.,2017)。Paine等通过昆虫共生真菌发挥作用的场所不同将其分为外共生和内共生两大类。外共生是真菌以昆虫作为媒介进行传播,能够对昆虫的生活环境,尤其是食物环境产生影响,对昆虫的生存繁衍产生影响,如真菌自身变成昆虫(食菌小蠹、白蚁)的食物;内共生是指在昆虫体内的真菌,能够对昆虫细胞内酶的合成和分解产生影响,对寄主昆虫细胞的代谢水平、细胞膜的透性等多方面产生影响,如一些酵母菌(Paine etal.,1997)。共生真菌对昆虫具有重要作用:有益于宿主昆虫的发育,如某些昆虫共生菌能够合成胚胎和胚后发育所需的蛋白质,促进胚胎腹节分化、提高若虫的存活率等;有益于提高种群的自然竞争能力,如种群密度过大时,昆虫共生菌在自然选择压力下会转变成致病菌,使活力差的昆虫淘汰;有益于宿主昆虫的生长,如酵母类内共生菌可为宿主提供维生素B、固醇、脂肪酸等营养物质,蟑螂的内共生菌能够产生尿酸降解酶等来代谢蟑螂体内的氮素废弃物。
昆虫丰富的多样性导致昆虫共生真菌丰富的多样性,从而导致了昆虫共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多样性。借鉴国内外关于昆虫共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成果,根据天然产物化学结构的不同,可分为三联苯类、醌酮类、萜类、生物碱类、多肽类、内酯类等,显示出抗肿瘤、抗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是发现先导性化合物和新型药物的重要来源。
杜比亚蟑螂(Blaptica dubia)属蜚蠊目、蜚蠊科(Blaberidae)、碧蠊属(Blaptica)软胎生昆虫,成虫体长4.0-4.5cm左右,雌雄皆不能飞行和攀爬光滑的垂直表面,原产于南美洲,分布于阿根廷、法属圭亚和巴西等国家,属于农业害虫(Rothet al.,2003;Wu et al.,2013;Mariodetal.,2017)。杜比亚蟑螂适应性强、蛋白质含量高和产卵量大,现常作为一种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的活体饲料。许多保健品、医药和化妆品里面的抗菌肽、壳聚糖和几丁质都可以在杜比亚蟑螂体内产生,这些活性物质的制备和运用可以更好的应对人类衰老和治愈疾病。因此,杜比亚蟑螂为开发潜力较大的昆虫之一。但目前对于杜比亚蟑螂和杜比亚蟑螂共生真菌研究报道偏少,对杜比亚蟑螂共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还没有报道。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目前对于杜比亚蟑螂和杜比亚蟑螂共生真菌研究报道偏少,对杜比亚蟑螂共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没有报道。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意义:本发明通过对共生真菌Aspergillus sp.Bdf-2的大规模发酵培养,然后提取、分离、纯化和鉴定次生代谢产物。在此基础上,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抗氧化活性、细胞毒活性的研究,筛选出活性好的单体化合物。本发明将为新型生物源农药或医药的研发提供先导结构,为共生真菌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共生真菌单体化合物快速分离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共生真菌的单体化合物分离方法,所述共生真菌的单体化合物分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120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