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交联的双组分半导体型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12918.4 | 申请日: | 2019-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872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莫越奇;邬子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J175/08 | 分类号: | C09J175/08;C08G18/40;C08G18/64;H01M4/62;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张耿语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联 组分 半导体 胶粘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可交联的双组分半导体型胶粘剂,其特征在于:包括Ⅰ组分和Ⅱ组分,其中Ⅰ组分为半导体聚合物,Ⅱ组分为端基为异氰酸酯的聚醚;
所述的Ⅰ组分具有如下结构通式:
;
其中,Ar为苯、芴、咔唑和三苯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形成的共聚单元;
B为S或O,或与Ar、胺基、羟基、酚基、羧基、酰胺基或酯基相连的—P或—Si—;
m为1~1000的自然数,n为0~1000的自然数;
C为胺基、羟基、酚基、羧基或酰胺基;
波浪线为连接的亚烷基、亚烷氧基、酯基或硅氧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交联的双组分半导体型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Ⅰ组分中的 单元具有以下任一项所述的结构式: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交联的双组分半导体型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Ⅰ组分中的单元具有以下任一项所述的结构式: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交联的双组分半导体型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Ⅱ组分为端基为异氰酸酯的聚四氢呋喃,端基为异氰酸酯的聚环氧丙烷或端基为异氰酸酯的聚乙二醇。
5.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可交联的双组分半导体型胶粘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二溴苯酚或二溴咔唑分别与氯乙酸乙酯反应,分别得到具有酯基侧链的二溴苯或二溴咔唑;
(2)将具有酯基侧链的二溴苯或二溴咔唑和过量的乙二胺或者乙醇胺混合,加热反应,得到具有胺基或者羟基侧链的二溴苯或二溴咔唑单体;
(3)将芳基二硼酸与上述具有胺基或者羟基侧链的二溴苯或二溴咔唑单体通过Suzuki偶联反应进行聚合,得到所述可交联的半导体胶型粘剂Ⅰ组分;
(4)将分子量为200~20000的聚乙二醇、聚环氧丙烷或者聚四氢呋喃与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或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进行混合,制备端基为异氰酸酯的胶粘剂Ⅱ组分;
(5)使用前将Ⅰ组分与Ⅱ组分混合,如果需要可加入被粘物一起混合,室温固化或者加热固化。
6.一种可交联的双组分半导体型胶粘剂,其特征在于:包括Ⅰ组分和Ⅱ组分,其中Ⅰ组分为半导体聚合物,Ⅱ组分为端基为异氰酸酯的聚醚;
所述的Ⅰ组分具有如下结构式:
。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交联的双组分半导体型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Ⅱ组分为端基为异氰酸酯的聚四氢呋喃,端基为异氰酸酯的聚环氧丙烷或端基为异氰酸酯的聚乙二醇。
8.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可交联的双组分半导体型胶粘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二溴芴和丙烯酸甲酯进行迈克尔加成反应;或者将二溴芴与氯乙酸乙酯反应,分别得到具有酯基侧链的二溴芴;
(2)将具有酯基侧链的二溴芴和过量的乙二胺或者乙醇胺混合,加热反应,得到具有胺基或者羟基侧链的二溴芴单体;
(3)将芳基二硼酸与上述具有胺基或者羟基侧链的二溴芴单体通过Suzuki偶联反应进行聚合,得到所述可交联的半导体胶型粘剂Ⅰ组分;
(4)将分子量为200~20000的聚乙二醇、聚环氧丙烷或者聚四氢呋喃与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或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进行混合,制备端基为异氰酸酯的胶粘剂Ⅱ组分;
(5)使用前将Ⅰ组分与Ⅱ组分混合,如果需要可加入被粘物一起混合,室温固化或者加热固化。
9.权利要求1、2、3、4、6和7任一项所述的可交联的双组分半导体型胶粘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可交联的半导体型胶粘剂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电极粘合或者传感器件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1291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纳米级高孔岩石渗流实验密封胶
- 下一篇:双组份粘接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