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凉山区水稻秸秆全量还田的水稻种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13082.X | 申请日: | 2019-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786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韩云哲;王亮;金海强;柳洪良;朴雪梅;徐伟豪;白学峰;丁洪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延边特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2/22 | 分类号: | A01G22/22;A01B7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薛红凡 |
地址: | 133000 吉林省延边朝***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秸秆全量还田 田块 水稻种植 翻地 打浆 山区水稻 耕翻 泡田 切碎 秸秆 水稻 肥料管理 秸秆还田 经济性状 水稻秸秆 水分管理 有效标准 栽培水稻 施基肥 割茬 还田 基肥 秧苗 种植 施用 水位 制定 | ||
本发明提供了冷凉山区水稻秸秆全量还田的水稻种植方法,属于水稻种植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秸秆切碎还田,秸秆的割茬高度≤15cm;切碎后的水稻秸秆的长度<27cm;在秸秆全量还田的田块上施基肥,得到施用基肥的田块;将秸秆还田后的田块进行翻地,翻地的深度为20~23cm;将翻地后的田块进行泡田,泡田水位到耕翻深度20~23cm;打浆时水层深度为耕翻深度的1/3;在打浆后的田块上栽培水稻秧苗,进行肥料管理和水分管理。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提高了秸秆全量还田的质量同时提供种植水稻的经济性状及产量,为冷凉山地区秸秆全量还田种植水稻制定有效标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稻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冷凉山区水稻秸秆全量还田的水稻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在工业领域等其他途径利用秸秆的消耗量还十分有限的情况下,秸秆全量还田是水稻秸秆综合利用的最好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水稻秸秆全量还田能解决田间焚烧秸秆带来的污染和危害,又可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促进农业良性循环的健康发展。因此,根据目前冷凉山区水稻秸秆还田作业技术应用状况和农艺要求,制定秸秆还田方法为提高水稻秸秆还田质量以及水稻经济性状及产量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水稻秸秆全量还田过程中仍存在如收割后切碎长度不达标,还田过程不规范等引起的还田质量不高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凉山区水稻秸秆全量还田的水稻种植方法,通过提高秸秆还田质量从而提高水稻经济性状及产量。
本发明提供了冷凉山区水稻秸秆全量还田的水稻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水稻秸秆切碎还田,秸秆的割茬高度≤15cm;切碎后的水稻秸秆的长度<27cm;
2)在秸秆全量还田的田块上施基肥,得到施用基肥的田块;
所述基肥包括氮肥、磷肥和钾肥;所述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施加量依次为60kg/公顷、23~46kg/公顷和18~36kg/公顷;
3)将步骤2)中施用基肥的田块进行翻地,翻地的深度为20~23cm;
4)将翻地后的田块进行泡田,泡田水位到耕翻深度20~23cm;打浆时水层深度为耕翻深度的1/3;
5)在步骤4)中打浆后的田块上栽培水稻秧苗,进行肥料管理和水分管理。
优选的,步骤1)中在施入基肥时施用秸秆腐熟剂;所述秸秆腐熟剂的施用量为30~45kg/公顷,所述秸秆腐熟剂的有效活菌数≥5亿/g。
优选的,步骤3)中在所述秸秆还田后的田块上秸秆覆盖田块的覆盖率≥80%。
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泡田的时间为5~8d。
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打浆的次数不低于2次。
优选的,步骤5)中水稻秧苗的品种包括熟期124~145天、具有抗冷性的水稻品种。
优选的,步骤5)中栽培时,所述水稻秧苗的行株距为30×20cm或30×15cm。
优选的,步骤5)中肥料管理过程中施用肥料包括氮肥和钾肥;所述氮肥分别以孽氮肥、补氮肥和穗氮肥施入;所述孽氮肥、补氮肥、穗氮肥的施入量依次为45kg/公顷、30kg/公顷和15kg/公顷;
所述钾肥以穗钾肥的形式施用,穗钾肥的施用量为12~24kg/公顷。
优选的,所述氮肥包括铵态氮或尿素;所述氮肥磷肥包括五氧化二磷;所述钾肥包括氧化钾。
优选的,所述水分管理的方法如下:
A.自水稻秧苗栽培到田块上至有效分蘖期,保持3~5cm深的水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延边特产研究所),未经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延边特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130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