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组充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13819.8 | 申请日: | 2019-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36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5 |
发明(设计)人: | 葛承亮;张智;朱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新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5K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3000 安徽省蚌***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组 柜体 充电控制模块 电池组充电装置 背面设置 充电位置 通电装置 充电槽 安全隐患 电性连接 内壁 搬运 充电 取出 | ||
1.一种电池组充电装置,包括柜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1)的正面开设有数量为三组的充电槽(2),所述柜体(1)的右侧设置有通电装置(3),所述充电槽(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池组接头(4),所述柜体(1)的背面设置有充电控制模块(5),所述电池组接头(4)的背面设置有导线,所述电池组接头(4)通过到线与充电控制模块(5)电性连接,所述充电控制模块(5)与通电装置(3)固定连接,所述柜体(1)正面设置有位于相邻的两组充电槽(2)之间的支撑板(6),所述支撑板(6)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挡板(7),所述挡板(7)的右侧开设有位于支撑板(6)相匹配的方型孔(8),所述挡板(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起升架(9),所述起升架(9)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托板(10),所述托板(10)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耳(11),所述起升架(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卷绕装置(12),所述卷绕装置(12)的表面缠绕有钢索(13),所述钢索(13)远离卷绕装置(12)的一端与连接耳(1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6)的顶部滑动连接有移动板(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装置(3)包括有稳压器(31),所述稳压器(3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源插头(3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充电槽(2)的数量至少为六个,相邻的两组所述充电槽(2)之间的距离为五十公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升架(9)的正面的上端和背面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导向组件(14),所述钢索(13)贯穿导向组件(14)并与导向组件(14)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池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14)包括有吊耳(141),所述吊耳(141)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钢索(13)贯穿通孔,所述吊耳(14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向滑轮(142),所述钢索(13)与导向滑轮(142)传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装置(12)包括有第一固定板(121)、第二固定板(122)和伺服电机(123),所述第一固定板(121)的右侧转动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转轴(124),两个所述转轴(124)的右端均贯穿第二固定板(122)并套接有第一同步轮(125),所述伺服电机(12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同步轮(126),所述第一同步轮(125)和第二同步轮(126)的表面均传动连接有同步带(127),两个所述转轴(124)的表面均套接有卷绕轮(128),所述钢索(13)缠绕在卷绕轮(128)的表面,两个所述转轴(124)上的卷绕轮(128)表面的钢索(13)缠绕方向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池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21)和第二固定板(122)与转轴(124)的连接处均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缘与转轴(124)套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6)的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动块(16),所述滑动块(16)与移动板(15)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15)的右侧设置有斜坡,且移动板(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橡胶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1)的背面设置有进风机(20),所述进风机(20)的正面连通有进风管(17),所述进风管(17)的正面连通有数量为三组的通风管(18),每组所述通风管(18)均延贯穿柜体(1)并延伸至充电槽(2)的内壁底部,所述柜体(1)的背面设置有数量为三组的排风管(19),每组所述排风管(19)均延贯穿柜体(1)并延伸至充电槽(2)的内壁顶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10)的顶部设置等距分布的滚轮(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新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新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1381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