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白藜芦醇制备碳点的方法及产品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14188.1 | 申请日: | 2019-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570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陈久存;邓志琴;金燕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1/65 | 分类号: | C09K11/65;B82Y20/00;B82Y40/00;G01N21/64;G01N21/31 |
代理公司: | 重庆航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7 | 代理人: | 王贵君 |
地址: | 400715***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藜芦 制备 方法 产品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利用白藜芦醇制备碳点的方法及产品和应用,具体是将白藜芦醇用乙醇溶解,在180~220℃下反应4~7h制得碳点;本发明的方法为水热法,合成过程简单,且量子产率较高,所合成的碳点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和光稳定性,能很好的作为光学影像探针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光材料的制备领域,具体涉及利用白藜芦醇制备碳点的方法,还涉及由该方法制得的产品和应用。
背景技术
碳点是一种近似球型且直径在10nm左右的零维半导体纳米晶体,由极少分子或是原子组成的纳米团簇。碳点具有与传统半导体量子点媲美的荧光性能,同时因其本身不含有任何有毒重金属元素,具备低毒性、优异的环境友好性和生物相容性,且易于表面功能化修饰,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近年来,碳点的优异性能引起了人们更多地关注,制备碳点的新方法也因此丰富,这些方法可以概括为两大类:自上而下法和自下而上法。自上而下法是通过各种途径将大的碳材料剥离成小的碳颗粒,然后对颗粒表面进一步修饰来提高其发光效率的方法,包括电弧放电、激光消融、电化学氧化法等;自下而上制备碳点的方法倾向于由小变大,大多为化学合成法,包括燃烧法、模板法、水热法、有机物热分解等。
目前对碳点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寻找更简便快捷、低廉友好的制备方法和提高碳点荧光潜力两个方面。因此,寻找绿色简单的方法合成碳点仍是一项重要任务,应用简单的方法制备碳点具备重要的价值。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白藜芦醇制备碳点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由上所的方法制得的碳点;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所述碳点在生物医药领域作为光学影像探针中的应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1、利用白藜芦醇制备碳点的方法,将白藜芦醇用乙醇溶解,在180~220℃下反应4~7h制得含有碳点的反应液。
优选的,反应之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混匀。
优选的,所述反应为在200℃下反应5h。
优选的,反应结束后还包括碳点收集,具体步骤如下:将反应液冷却后离心,过滤,透析,冻干得碳点粉末。
优选的,所述离心为在8000rpm离心10~20min;所述过滤为用0.22μm的微孔滤膜过滤;所述透析为用截留分子量为500Da的透析袋透析18~24h。
优选的,所述白藜芦醇用乙醇溶解后浓度为0.2~0.4mol/L。
优选的,所述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后氢氧化钠终浓度低于0.5mol/L。
2、由所述的方法制得的碳点。
3、所述碳点在生物医药领域作为光学影像探针中的应用。
优选的,所述碳点在细胞成像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公开了利用白藜芦醇制备碳点的方法,本发明通过利用水热法合成碳点,合成步骤简单,条件可控,制得的碳点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低毒性以及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发明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制得碳点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插图为碳点高倍电子显微镜图)。
图2为本发明制得碳点的粒径分布柱状图。
图3为本发明制得碳点的紫外吸收光谱图。
图4为本发明制得碳点的红外吸收光谱图。
图5为本发明制得碳点的X-射线衍射谱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141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