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环网控制系统的通信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14317.7 | 申请日: | 2019-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478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林样;毛钦晖;石莹;董丹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41/0663 | 分类号: | H04L41/0663;H04L12/42;H04L12/437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联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89 | 代理人: | 姚宇吉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环网 控制系统 通信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环网控制系统的通信控制方法,所述双环网控制系统包括:本地主控节点、至少一个远程通信节点,所述第一本地扩展模块、第一远程扩展模块通过环形网络形成第一环网,所述第二本地扩展模块、第二远程扩展模块通过环形网络形成第二环网,其中,所述第一本地扩展模块和第二本地扩展模块处于双工作状态,每一个远程通信节点的第一远程扩展模块和第二远程扩展模块处于热备冗余状态。所述双环网控制系统当本地扩展模块、远程扩展模块和环形网络的三个节点发生故障时,通过对第一远程扩展模块和第二远程扩展模块的主备状态进行切换,不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环网控制系统和对应的通信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化工、电力、医药、冶金等应用领域对现场控制设备可靠性越来越高,如果设备出现故障,会给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这就要求生产设备不停止地运行,同样要求设备的控制系统也需要长时间的无故障运行。因此,针对生产设备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要求,不仅需要对生产设备本身进行冗余设计,而且需要对生产设备的控制系统进行冗余设计。
以太网作由于其高性能、易用性及标准化特点,在工业控制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常规的星型、单环网网络模型,抗干扰能力最多只能承受一级网络故障:即当网络中出现两处及以上网络故障时,该网络中部分网络及下挂的IO设备将完全与控制器失去联系,不再受控。因此,在工业控制领域需要更高规格的控制系统冗余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环网控制系统的通信控制方法,解决了现有上述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双环网控制系统,包括:本地主控节点、至少一个远程通信节点,所述本地主控节点包括第一本地扩展模块和第二本地扩展模块,每一个远程通信节点都包括第一远程扩展模块和第二远程扩展模块,所述本地扩展模块和远程扩展模块各具备2个网口,所述第一本地扩展模块、第一远程扩展模块通过环形网络形成第一环网,所述第二本地扩展模块、第二远程扩展模块通过环形网络形成第二环网,其中,所述第一本地扩展模块和第二本地扩展模块处于双工作状态,所述第一远程扩展模块和第二远程扩展模块处于热备冗余状态。
可选的,所述本地主控节点包括主控卡和本地扩展模块,所述本地扩展模块包括第一本地扩展模块和第二本地扩展模块,所述主控卡与本地扩展模块串联连接。
可选的,所述远程通信节点包括远程扩展模块和IO卡,所述远程扩展模块包括第一远程扩展模块和第二远程扩展模块,所述远程扩展模块与IO卡通过底板总线串联连接。
可选的,所述IO卡的数量与远程扩展模块的数量一致。
可选的,所述环形网络为以太网。
可选的,当所述远程通信节点的数量大于等于2时,每一个远程通信节点的第一远程扩展模块和第二远程扩展模块独立进行主备状态的切换。
可选的,所述第一远程扩展模块、第二远程扩展模块的主备状态的切换根据本地扩展模块、远程扩展模块和环形网络故障状态进行切换。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双环网控制系统的通讯控制方法,包括:
当本地主控节点向远程通信节点通信时,同时向两个本地扩展模块各自发起一组数据;
两个本地扩展模块各自通过环形网络进行转发;
远程通信节点的两个远程扩展模块获取数据以后,处于工作状态的远程扩展模块接收和处理数据,处于备用状态的远程扩展模块接收但不处理数据;
当远程通信节点向本地主控节点通信时,同时向两个远程扩展模块各自发起一组数据;
远程通信节点的两个远程扩展模块获取数据以后,处于工作状态的远程扩展模块向环形网络转发数据,处于备用状态的远程扩展模块不向环形网络转发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143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