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3,4,5-三甲氧基苯基的1,2,4-三唑哌嗪酰胺类衍生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16274.6 | 申请日: | 2019-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430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费强;吴文能;葛永辉;马风伟;杜海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阳学院 |
主分类号: | C07D249/12 | 分类号: | C07D249/12;C07D401/12;C07D403/12;C07D405/12;A01N43/653;A01P3/00 |
代理公司: | 贵州派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周黎亚 |
地址: | 550000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甲氧基 苯基 三唑哌嗪酰胺类 衍生物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3,4,5‑三甲氧基苯基的1,2,4‑三唑哌嗪酰胺类衍生物以及在猕猴桃软腐病中的应用,其结构通式(I)如下:其中R为R为氢、甲基、乙基、异丙基、苯基、2‑甲氧基苯基、4‑羟基苯基、4‑硝基苯基、4‑三氟甲基苯基、2‑吡啶基、4‑吡啶基、2‑嘧啶基、苄基、呋喃‑2‑乙酰基、叔丁氧羰基。本发明对猕猴桃软腐病中的三种致病菌,葡萄座腔菌、拟茎点霉菌和灰霉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含3,4,5-三甲氧基苯基的1,2,4-三唑哌嗪酰胺类衍生物以及对猕猴桃软腐病中葡萄座腔菌、拟茎点霉菌和灰霉菌抑制作用的应用。
背景技术
1,2,4-三唑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杂环化合物,它具有优越的生理和药理活性,因此在药物化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一些1,2,4-三唑化合物已被研发制成商品农药,如苯醚甲环唑、丙硫菌唑、三唑酮等,它们都具有优越的生物活性。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不同取代的1,2,4-三唑类化合物也被报道出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菌(MadhuS.M.,et al..Eur J Med Chem,2018,145,1-10;Du H.F.,et al..Chin.J Org Chem,2018,38,531-538),抗病毒(El-Sayed H.A.,et al..Phosphorus Sulfur,2013,188,649-662),抗真菌(Jin R.,Chem Biodiversity,2018,15,e1800263;Jia C.Q.,et al..Chin J OrgChem,2016,36,830-837;Zhai Z.W.,et al..Lett Drug Des Discov,2016,13,521-525),杀虫(Mu J.X.,et al.J Heterocyclic Chem,2019,56,968-971),除草(Maddila S.,etal..J Heterocyclic Chem,2015,52,487-491)等。由此可以看出,1,2,4-三唑类化合物在农药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3,4,5-三甲氧基苯基是天然产物没食子酸经甲基化反应获得的官能团,它具有广谱生物活性(郑玉国,等.应用化学,2011,28,1028-1034;杜海棠,等.有机化学,2012,32,1539-1542),在一些天然产物中也存在此结构,如秋水仙素、鬼臼毒素等。
此外,一直以来,酰胺类化合物在药物化学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这类化合物也有着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真菌(Wu Q.F.,et al..J Agric Food Chem,2019,67,1360-1370),杀虫(Gholivand K.,et al..Pestic Biochem Phys,2019,Doi:10.1016/j.pestbp.2019.03.010),抗细菌(Chen J.X.,et al..Bioorg Med Chem Lett,2019,29,1203-1210),抗病毒(Xie Y.,et al..J Heterocyclic Chem,2017,54,2644-2649),除草(Gill J.P.K.,et al..Orient J Chem,2018,34,2378-2383)等。
猕猴桃软腐病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及子囊壳在枯枝、果梗上越冬。越冬后的菌丝体、分生孢子器第二年春天恢复活动,4~6月间生成孢子,成为初侵染源。雨水是侵染的主要媒介。6~8月孢子散发较多,病菌孢子传播范围一般不超过10米,但有大风时,能传到更远的地方。分生孢子在清水中易萌发,从皮孔侵入24小时即可完成侵染,易于侵染幼果,随后可陆续侵染直至采收期。病菌侵入后,菌丝在果皮附近组织内潜伏,果实未成熟,菌丝发育受到限制,外表不显现症状。但菌丝体在果实组织内不断扩展蔓延,此后,症状陆续呈现。收获前一旦发病,就产生落果;贮藏中发病,就会产生乙烯而对其它果实的贮藏造成不良影响;贮藏果出库后追熟时发病,会造成局部软化,影响食用,因此软腐病的治疗问题是果树种植业急需解决的难题。
鉴于以上背景,在1,2,4-三唑化合物的基础上获得更高活性的新型化合物,以解决猕猴桃软腐病的致病菌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阳学院,未经贵阳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162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