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汽车门的自动识别及防盗保护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17240.9 | 申请日: | 2019-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161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范红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范红星 |
主分类号: | B60R25/25 | 分类号: | B60R25/25;B60R25/10;B60R25/102;G08C1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44000 山西省运城市盐***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门锁 处理器 人脸信息采集 摄像头 车门 防盗保护装置 处理器控制 位移传感器 对比信息 人脸信息 自动识别 汽车门 盗贼 采集 感应信号传输 无线连接器 压力传感器 存储器 车门打开 汽车盗窃 信号通过 信息传输 预先存储 终端设备 自动打开 控制盒 外表壁 车主 相符 传输 汽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门的自动识别及防盗保护装置,包括:车门、压力传感器、控制盒和汽车门锁,所述车门上设置有汽车门锁,所述汽车门锁外表壁上嵌设有位移传感器和人脸信息采集摄像头。本发明,当行人靠近车门附近时,位移传感器感应信号传输到处理器,处理器控制人脸信息采集摄像头工作采集人脸信息,然后人脸信息采集摄像头将采集的信息传输回处理器,处理器将接收的信息与存储器内预先存储的车主人脸信息进行对比,对比信息相符,处理器控制汽车门锁自动打开,车门打开,对比信息不符时,处理器会将信号通过无线连接器传输到终端设备,便于使用者了解可能闯入汽车盗贼的照片,发生汽车盗窃时,盗贼立即被辨认出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车门防盗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门的自动识别及防盗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车门(car door)是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出入车辆的通道,并隔绝车外干扰,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侧面撞击,保护乘员。汽车的美观也与车门的造型有关。车门的好坏,主要体现在,车门的防撞性能,车门的密封性能,车门的开合便利性,当然还有其它使用功能的指标等。防撞性能尤为重要,因为车辆发生侧碰时,缓冲距离很短,很容易就伤到车内人员。汽车防盗,是指防止汽车本身或车上的物品被盗所设的系统。它由电子控制的遥控器或钥匙、电子控制电路、报警装置和执行机构等组成。最早的汽车门锁是机械式门锁,只是用于汽车行驶时防止车门自动打开而发生意外,只起行车安全作用,不起防盗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后来制造的轿车、货车车门都上装了带钥匙的门锁,这种门锁只控制一个车门,其他车门是靠车内门上的门锁按钮进行开启或锁止。
现有的汽车车门缺少自动识别功能,一般钥匙丢失时,需要砸开门窗,才能打开车门,其次车门缺少防盗保护和远程报警的功能,故而满足不了使用者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汽车门的自动识别及防盗保护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汽车门的自动识别及防盗保护装置,包括:车门、压力传感器、控制盒和汽车门锁;
所述车门上设置有汽车门锁,且汽车门锁上设置有门把手,且门把手一端上表面设置有锁孔,所述汽车门锁外表壁上嵌设有位移传感器和人脸信息采集摄像头;
所述控制盒嵌设在车门的内部,所述车门的内部还嵌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盒的内部设置有处理器、无线连接器和存储器;
所述位移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处理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人脸信息采集摄像头与处理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和无线连接器电性连接,且无线连接器与终端设备无线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处理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车门受到压力的信号,并对信号进行传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控制盒上表面为开口处结构,所述控制盒上表面开口处螺栓固定有盖板,所述控制盒的内部底板上焊接有若干个支撑柱。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盖板上表面焊接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共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加强筋等距分别在盖板的上表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控制盒沿长度方向的两侧表壁上焊接有固定块,且固定块上开设有螺栓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还包括蜂鸣报警器;
所述蜂鸣报警器嵌设在汽车门锁外表壁上,所述蜂鸣报警器的输入端与处理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范红星,未经范红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172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