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富硒蛙类饲料及其制作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17405.2 | 申请日: | 2019-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055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徐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中胜国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K10/20 | 分类号: | A23K10/20;A23K10/22;A23K10/30;A23K10/37;A23K20/105;A23K20/142;A23K20/158;A23K20/20;A23K20/22;A23K20/26;A23K40/00;A23K50/00 |
代理公司: | 重庆顾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6 | 代理人: | 韦珍海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自由贸易试***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富硒蛙类 饲料 及其 制作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硒蛙类饲料及其制作工艺,包括以下组份:进口鱼粉、鸡肉粉、猪肉粉、富硒去皮豆粕、富硒加籽菜粕、米糠、高筋面粉、豆油、赖氨酸、蛋氨酸、磷酸二氢钙、氯化胆碱、效倍健,抗氧化剂,金色素,胆汁酸,亚硒酸钠,破壁富硒酵母粉;所述制作工艺包括:一次粉碎配料、二次粉碎配料、膨化制粒、烘干喷油、冷却打包入库;本发明能提升蛙肉品质,人类食用根据本发明喂养的蛙类,具有增强人体免疫抗力,抗衰老,抗癌等有益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蛙类养殖饲料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富硒蛙类饲料及其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世界蛙类有近40种之多,而主要经济蛙类有青蛙、牛蛙、美国青蛙和我国林蛙,为重要出口蛙类。蛙类肉质洁白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和低胆固醇的野味珍肴。青蛙为吞食性动物,尤以活的动物性食物为佳,爱吃活的饵料,主要以小鱼、小虾小昆虫等动物为主。目前,随着人工喂养的普及,都是以配合饲料为主要喂养方法,但配料中的营养成份不是很合理,各种蛋白和维生素的含量比较低,蛙类的经济价值较低。
由于硒是动物和人体中一些抗氧化酶和硒-P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内起着平衡氧化还原氛围的作用,研究证明具有提高动物免疫力作用,在国际上硒对于免疫力影响和癌症预防的研究是该领域的热点问题,因此,硒可作为动物饲料微量添加剂,也在植物肥料中添加微量元素肥,提高农副产品含硒量。
因此,将蛙类养殖和硒相结合,使用有机硒和无机硒在饲料中相结合的综合添加使用;其中富硒破壁富硒酵母粉、亚硒酸钠与富硒植物蛋白源是富硒的主要来源;增加养殖蛙类的硒含量,是对提高蛙类养殖的经济价值和健康价值的有利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青蛙饲料硒含量较少,无法提高青蛙的免疫力和癌症预防能力的问题,提供一种富硒蛙类饲料及其制作工艺。
一种富硒蛙类饲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份:进口鱼粉30~220份、鸡肉粉70~150份、猪肉粉50~90份、富硒去皮豆粕200~360份、富硒加籽菜粕50~250份、米糠20~90份、高筋面粉60~200份、豆油20~60份、赖氨酸2~3份、蛋氨酸0.2~3份、磷酸二氢钙15~35份、氯化胆碱2~8份、效倍健1~3份,抗氧化剂0.1~0.4份,金色素2~6份,胆汁酸0.2~0.8份,亚硒酸钠0.2~2.5份,破壁富硒酵母粉0.5~44份、添加剂5~50份。
进一步的,所述添加剂为矿物质添加剂、维生素添加剂的一种或多种。
一种富硒蛙类饲料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一次粉碎:将进口鱼粉、鸡肉粉、猪肉粉、去皮富硒豆粕、富硒加籽菜粕、高筋面粉、米糠通过称重后投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然后通过搅拌机混和,得到混合料A;
S2:一次配料:将破壁富硒酵母粉、磷酸二氢钙、氯化胆碱、金色素、赖氨酸、蛋氨酸、抗氧化剂、胆汁酸、效倍建、亚硒酸钠、添加剂称重后通过搅拌机混合,得到混合料B;将S1得到的混合料A与混合料B通过搅拌机混合,得到混合料C;
S3:二次粉碎:将S2中的得到的混合料C平均两份,一份进行微粉砕,得到粉碎料A;另一份进行超微粉碎,得到粉碎料B;
S4:二次配料:将S3中的导的粉碎料A和粉碎料B按照3:1的比例与豆油进行混合,得到总物料A;S5:膨化制粒:将S4中得到的总物料A放入调制器中,通过添加蒸汽、水对总物料A进行调质,将调制后的产物放入膨化机,在膨化机螺杆的挤压作用下,穿出磨孔成形,得到颗粒物A;
S6:烘干喷油:将S5得到的颗粒物A从烘干机进料口进入到烘干机中,然后从烘干机出料口出料,烘干后的颗粒物A通过分级筛进行不同直径的颗粒物筛选;再将筛选后不同直径的颗粒物A分别放入喷油机中进行喷油,得到不同直径的产品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中胜国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中胜国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174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